本篇文章2653字,读完约7分钟
受疫情影响,4月20日纽约证券交易所5月份到期的原油期货合约结算价为-37.63美元/桶,导致中国银行“原油宝藏”的所有长期客户均穿破头寸,引发行业恐慌和公众强烈抗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常庆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原油宝藏”产品本质上为期货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如果与中国期货产品挂钩,其社会和经济意义不言而喻。中国金融市场正处于大改革开放时期。对这一事件的阴谋论解释,不利于借鉴他人经验,也不利于吸收和引进国际金融机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推进金融供给方改革,应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客观要求。中国目前的形势是金融机构和专业企业之间的不匹配。这一事件在理论上值得深思。
迫使国内市场变得更大更强
中国证券报:中国银行应该开展“原油宝”业务吗?
常庆:“原油宝”业务实际上是中国银行利用这一业务吸收个人投资者的零星资金,充当场外交易。客户可以做多头仓位,或者空,空.做多头仓位套期保值后,单边头寸由中国银行操作,在国外期货市场交易。从中国银行作为金融企业的角度来看,创新业务、增加收入是可以理解的。此外,从大多数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来看,投资者有权受益于商品价格的变化。中行推出的产品符合投资者的需求,可视为市场化的业务创新。
然而,从监管、人才和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我们是否应该以“原油宝藏”的方式参与国际期货交易,值得思考。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从事国外期货交易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和审批,我们无法知道中国银行的“原油宝藏”是否有这些流程。在中国,像这种场外交易的交易方式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同时,如果你参与国际期货交易,你必须有足够的风险交易人才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我们不知道中行内部是否具备这些条件。
《中国证券报》: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原油宝藏”产品,它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是什么?
常庆:“原油宝”产品实质上是集合中小散户资金进入期货市场,为期货市场提供流动性。如果将这一产品与中国期货产品挂钩,将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其社会和经济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原油宝藏”产品只为国际期货市场提供流动性。
中国正在大力发展期货市场,参与国际市场定价中心的竞争,改变中国行业和企业定价边缘化的尴尬局面。如果我们想建立一个国际定价中心,我们需要市场有足够的流动性和投资者的参与。如果将“原油宝”产品转化为大宗商品指数etf基金,参与国内期货市场建设,将促进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
坚持金融市场改革开放
中国证券报:国际期货交易所的违规行为是否导致“原油宝藏”产品出现重大问题?
常清:目前,很多评论认为纽约证券交易所通过修改交易规则设置了陷阱,使中行的“原油宝藏”多头遭受了巨大损失。从历史上看,期货交易从未出现过负价格,但4月8日,纽约证券交易所修改了交割条款,允许处理能源相关期货的负价格。针对这一事件,纽约证券交易所下属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主席特伦斯·达菲(Terence Duffy)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油价的负面看法:“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储存几乎是不可能的,你把油放在哪里?你买不到足够的油箱。市场中有许多基本因素。你为什么会跌破零度很简单,因为没有人站起来,他们知道拿走原油的成本会比这更大。”
就个人而言,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外汇会修改交易交割规则。国外期货市场完全以市场为导向,交易所提供的服务不能主观干预价格的形成。所有价格都是由交易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形成的。他们对交易和交割规则的修改只表明他们高度市场化,服务意识强,完全随市场变化而变化。
中国证券报:中国金融市场是否需要充分借鉴国际金融市场的先进经验?
常清:中国的金融市场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建设一流的资本市场和具有定价中心功能的期货市场,必须实事求是地研究国外金融市场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根据国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银行的“原油宝藏”事件正在逐步发酵。许多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大改革大开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例如,对这一事件的“阴谋论”的解释,既不利于借鉴别人的经验,也不利于吸收和引进国际金融机构参与中国的金融市场交易。又如,过分夸大中国银行“原油宝藏”事件的风险,把百年一遇的例外当成了家常便饭,使投资者过度害怕市场交易,这也不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
金融改革和分工应结合实际需要和专业规律
《中国证券报》:如何推进金融供给方的改革以解决实际问题?
常庆:金融产品的供给是为了有效需求。从“原油宝藏”产品如此受欢迎的事实来看,群众投资大宗商品的渠道非常狭窄,有需求但没有供应。当前的监管规则拒绝了大量要求。广大散户投资者达不到投资者合适性要求的标准,也无法通过高深莫测的知识测试。他们不能成为正式期货市场的投资客户,也没有大量的商品基金供投资者购买。然而,他们有投资大宗商品的需求,所以他们生产像“原油宝藏”这样的产品。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如何推进金融供给方面的改革,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投资大宗商品的需要。
推进金融供给方改革,应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客观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的投资需求也与时俱进。如何现实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投资需求,进行供给侧改革,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新课题。
《中国证券报》:您如何看待“原油宝藏”事件背后暴露出的金融机构专业化分工?
常庆: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不断专业化细分。各种交易方式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这就需要专业人才和专业规则。一个专业领域的人才应该在进入另一个专业领域时从零开始学习。中国银行的“原油宝藏”事件告诉我们,银行专业不同于商品期货交易专业,银行的专家团队在期货交易方面可能不是很专业。
中国目前正在金融领域实行分业经营。在理论上,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模式存在争议,但关键在于如何遵守尊重专业化的法律,这是我们在监督和制定法律法规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中国目前的形势是金融机构和专业企业之间的不匹配。一些机构可以随意跨专业,做一些他们不应该做的事情。一些机构被关起来,不能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由于非专业的操作,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就不能清楚的分辨出来,一开始是禁止的。例如,在当年的“中航油”事件中,中航油本应公开从事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但却进行了场外衍生品投机,导致许多企业没有对其价值进行套期保值,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非专业人士看不到这些损失)。然而,国内专业期货机构在期货交易领域什么也做不了,专业人士也做不了专业业务。金融领域的专业细分和专业错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常清:中行“原油宝”事件值得从理论上深刻反思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17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