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1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贵阳4月9日电:“英雄妹妹”杜:雷区是我哥哥的战场,武汉是我的前线
新华社记者范蠡、李静雅
4月8日,贵州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杜结束了在贵阳的最后一天隔离观察,带着家乡人民继续医疗工作的期望返回湄潭。
杜是湄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护士,她的哥哥是“扫雷英雄”杜。2018年10月,杜加入排雷行动小组,为保护战友而身受重伤。
“在雷区,我的兄弟面对危险时对他的同伴们喊道,‘你们退后一步,让我来。’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他将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杜对说,“这次,我成功地完成了支援武汉的任务,我也感到很光荣。”"
“90后”杜于2015年从医学院毕业后,先后在贵州省独山县和湄潭县的多家医院科室从事护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今年1月底,在湄潭县医院发布了在COVID-19抗击肺炎疫情的倡议后,她作为医院青年突击队成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两次提交了“战争邀请函”,请求进入前线。
她说:“雷区是我哥哥的战场,武汉是我的前线。”医院领导很感动,同意了她的要求。
2月21日,贵州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杜从贵州出发,开始了抗击疫情的战斗。
杜随队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第八病房开展医疗救护工作。病房有44张病床,最多30多名病人,包括一些重症病人,需要同时得到照顾。她和医疗队的成员分成几个班,每班6小时,负责病房里病人的治疗和消毒,以及病人的生活护理。
早上6: 00起床,乘坐一小时车程的班车,7: 30前到达医院。在进入隔离病房之前,你需要穿上厚重的三层防护服,并穿上它,这样个子不高的女孩走路时会突然感到行动不便,气喘吁吁。这是杜每天进入隔离区前的日常准备。
在隔离病房,杜每天需要从病人身上抽血、采集咽喉拭子标本、打针和送药,并帮助病人进行康复锻炼。大多数病人超过50岁,有些人乐观,有些人心情不好,因为他们想念家人或担心病情恶化,这需要持续的关注。“除了物理治疗之外,我们还必须在心理上鼓励他们,让他们知道我们一直都和他们在一起。”杜对说道。
起初,杜对这个病人并不熟悉。当她有了空,她会和病人聊天,给他们读新闻。“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把我当女儿看待,经常叫我‘宝贝’。”
她在武汉的时候,两个病人带着她和一个同事组成了一个名为“家庭”的微信群,让她感觉特别温暖。
3月22日清晨,杜乘坐班车到病房完成他的最后一项任务。在此期间,武汉的气温上升了,隔离病房的温度显示为28摄氏度。她穿着隔离服,汗流浃背。“有时候我真的感觉很累,但是看着病人一天天好起来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她说。
2019年7月,杜向医院党委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由于她出色的工作表现,她被火线批准入党。
春天,和他的“战友”杜从武汉回来,人们千里迢迢来到宾馆、小区和机场为他们送行。最让杜感动的是,有些病人出院后经常给她打电话。“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将来你会经常来武汉玩."“我们以后会到贵州来找你的。”
杜更愿意让人叫自己“护士”而不是“英雄姐妹”。“我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的使命是救死扶伤。”她说。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英雄妹妹”杜富佳:雷场是哥哥的战场,武汉是我的前线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12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