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78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合肥5月31日电:“先锋”焕发新的活力——江苏-滁州高新区在长三角开展省际合作的经验
新华社记者姜刚和刘石平
长三角地区项目多,政府服务效率高,企业对追加投资的信心充足...5月底,记者来到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的宿州高新区,作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在长三角地区的试点和跨省合作的载体,那里正在孕育加速发展的新活力。
苏州高新区被称为中新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中新集团和滁州市政府共同投资兴建。这是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的一个联合项目,也是安徽省参与长三角互利合作、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排头兵”。
记者在生产雨刷的安徽盛华博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看到,巨大的注塑车间里机器轰鸣,只有几个工人在忙碌。“两年前,公司进行了自动化改造,减少了劳动量,提高了产品质量。”公司副总经理张卫星说,以前一个人只能操作一台机器,现在他可以操作七台机器,产品合格率从95%提高到100%左右。
七年前,公司从上海搬到苏州高新区,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长三角一体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R&D中心在上海,模具加工在浙江,生产基地在安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客户已经从独立品牌汽车公司扩展到合资品牌汽车公司。上海和其他地方的汽车公司来找我们合作。”张卫星告诉记者,公司决定加大对二期工程的投资,该工程将很快投入运营。
企业对追加投资充满信心,来自长三角地区的项目越来越多。今年1-5月,苏州-滁州高新区共引进19个项目,其中包括长三角地区的16个项目。
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周表示,园区建设始于2012年,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坚持产业先行,形成了新能源和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营养与健康等主导产业。已签约和引进项目270多个,总投资700多亿元。目前,已有120多家企业投入生产。
“我们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坚持突破瓶颈,开创机制创新的新局面。”周表示,新区创新实行市场主导、政府支持的合作经营机制,建立了以资金为纽带的“双主体”管理模式,实现了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探索了优质发展的新路子。
苏州高新区在营造良好商业环境的同时,探索行政审批封闭运行的服务模式。该区“一站式”服务中心主任钟子平表示,今年1月,长三角地区建立了“一网运行”试点机制,重点是审批跨市企业牌照,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为企业提供多方位服务。
政府服务的效率很高,以换取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加速”。
生产基地从苏州工业园区转移到滁州市大良电子(滁州)有限公司,从事光电半导体元器件的“一站式”制造、R&D及营销,在九个月内创造了从建设到生产的“光明速度”。
“由于政府部门的高效服务和产业链的逐步完善,我们不仅建设速度快,而且发展速度也快。”大良电子(滁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万湾表示,公司于2018年4月投产,当年收入超过3亿元,去年接近13亿元。"下一步是在漳州市建立相关的产业链聚居地,实现多元化发展."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苏滁州高新区实施跨省合作的“新种子”已经萌芽并茁壮成长。今年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44.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85.3%。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排头兵”迸发新活力——苏滁高新区践行长三角跨省合作见闻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19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