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60字,读完约6分钟

他们跑在“瘟疫之神”的前面。在疫情结束之前,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投入的200万元自有资金已经带来了数亿的科研成果。到目前为止,初衷并没有改变。朱同育表示,上海公共卫生中心的理想是成为医疗领域的华为。

当第一个患有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患者接受治疗时,他投入了200万元的自有资金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在一周内公布了第一个防治成果——抗病毒喷雾制剂。

因此,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简称“上海公共卫生中心”)被认为是一个与瘟神进行生死较量的科研战士。近日,记者采访了该中心主任朱同育教授。

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民主同盟(NLD)委员会副主席,朱同育抗击疫情的经验也是“两会”提案的内容之一。朱同育之所以能在这一疫情中扮演防疫先锋的角色,是因为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的底气来自“三大超级力量”。

与“瘟神”生死赛跑——专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教授

首先,超强的机动性。通过一年两次实践锻炼获得的技能使他们能够在两天内腾出300张床位来应对突发疫情。

第二,超强的科研能力。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科研产品的实现量逐年直线上升,从最初的几百万元上升到现在的几亿元。随着资本的增加,科研驱动的创新更具有可持续性。

最后,超级综合能力。在这种流行病中,对重症病人的治疗是综合能力的最佳考虑。多学科专家团队、ecmo、呼吸机、透析等。都配备了人力和技术,实施一人一治计划降低重症死亡率都体现了上海公共卫生中心的实力。

朱同育教授也提到“积极投资科研”。他说,“账户上还有钱。如果你不使用它或不使用它,钱就‘死’了。”他一贯的管理思想是,应该把钱花在预防上,应该把病毒扼杀在摇篮里,在流行病情况下的科学研究机会值得抓住。

多年的实战经验告诉朱同育,要想认识财神与瘟神的关系,就必须敢于运用并熟练运用财神来帮助我们对抗瘟神,而不是财神被动地为瘟神买单。

他们跑在“瘟疫之神”的前面。在疫情结束之前,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投入的200万元自有资金已经带来了数亿的科研成果。其中,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和山东菏泽瑞英药业继续合作研发抗病毒喷雾制剂;它还与上海瀚虎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新型冠状病毒预防制剂。

与“瘟神”生死赛跑——专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教授

我希望找到“第六条路”。科学没有禁区,创新也没有尽头。朱同育坚决这么认为。

目前,主流疫苗研究技术路线有五条(即减毒疫苗、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和核酸疫苗)。朱同育说:“在日新月异的科学研究领域,你可以想出五种方法,然后一些科学家会提供第六种方法。”他直言不讳地表示,上海公共卫生中心对自己的替代方案充满信心。

与“瘟神”生死赛跑——专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教授

当一些人过分强调流行病的“危险”时,朱同育和他的同事们从不放过任何科学研究的机会。

在疫情期间,公司开发并推出的第一个科研成果是抗病毒喷雾制剂,最初是为一线防疫医护人员保驾护航,为相关医护人员实现“零感染”做出了贡献。朱同育表示,在数十项可转换储备技术中,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有望转化的第二项科研成果是徐建清教授团队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预防制剂。

与“瘟神”生死赛跑——专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教授

该产品是一种创新疫苗,因为仍在按相关程序申报,所以不能严格称为“疫苗”。朱同育认为,只要找到冠状病毒的共同规律,设计新的预防制剂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前,上海公共卫生中心有能力实现预防性制剂的产业化。他粗略估计,一旦批准,每周产量将为350万,每月产量将为1000万,每年产量将为1亿。

与“瘟神”生死赛跑——专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教授

疫苗研发周期长,这种快速转化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与“瘟疫之神”的比赛既包括100米短跑——就像他们在一周内开发出一种科学研究产品一样——也包括马拉松长跑。朱同育告诉记者,早在七八年前,上海公共卫生中心徐建清教授的团队就开始开发预防制剂的核心基础技术。疫情爆发后,通过科研团队的改进和有效蛋白片段的筛选,该制剂使人体与同类细胞更加相容,以更高的效率刺激免疫系统,且既有创新性又安全。

与“瘟神”生死赛跑——专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教授

华为为什么要选择成为一家由科学研究驱动的创新型医院?

在朱同育看来,许多优秀的发展模式都是被现实所淘汰的。目前,“医、保、医”改革不断深化,传染病医院上海公共卫生中心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与其他手术驱动的医院不同,上海公共卫生中心是一家专注于药物治疗的医院,这些医院也可以从国家医疗技术价格改革红利中获得补贴。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后,公立医院取消了15%的药品销售奖金,医院盈利能力直接下降,不得不寻找自己的出路。

与“瘟神”生死赛跑——专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教授

朱同育几年前形容公共卫生中心是一个“乞丐团伙”,因为资金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科研设施薄弱。此外,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医生一次离开了大量工作岗位,至少有50人。

在转型为研究型医院后,人才储备自2015年以来迅速增加。在没有增加行政人员的情况下,每年都引进著名的专家和学者来解决科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四年来,上海公共卫生中心已将专业医生人数增加到250人,护士人数增加到500多人,科研人才人数增加到150人。

与“瘟神”生死赛跑——专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教授

科研人员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比例为1∶1.5,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的比例超过了国内部分十大综合性医院。

引进科研人才不容易。当资金匮乏时,朱同育说,人应该被感情所留住。当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来到这所大学时,经常骑自行车的朱同育为了留住他,花了几千美元买了一辆二手qq汽车。这位科学家被朱同育的纯朴和无私所感动,从此在上海公共卫生中心扎根。

与“瘟神”生死赛跑——专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教授

到目前为止,初衷并没有改变。朱同育表示,上海公共卫生中心的理想是成为医疗领域的华为。他认为华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在科研方面的投资高达10%。上海公共卫生中心的研究也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与国内其他医院1%-2%的平均投资相比,他们的科研投资达到了5.7%。

与“瘟神”生死赛跑——专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教授

朱同育教授介绍:CPPCC委员、NLD市委副书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主任、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与“瘟神”生死赛跑——专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教授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12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