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4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福州2月20日电(记者钱彤)福建企业正忙于恢复工作和生产,一线办公室正在解决问题并进行救援
新华社记者董建国和涂宏昌
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福建省努力突破就业难、疫情防控难、运输物流难、供应链协调难、市场拓展难等“五难”运行链。
守住生产线,织好安全网
在中国领先的不锈钢企业青拓集团的车间里,戴着口罩的工人们正在熟练地操作生产设备。"防疫工作必须绣花."集团总裁陈庆科表示,公司每天都在动态掌握员工的健康状况,努力把预防和控制细化到每一个环节。
福建省要求企业按轻重缓急和高峰启动,加强人员健康管理,确保防控得当。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人表示,按照“联合防控、分类指导、一企一策、精确政策、分期分批”的要求,组织推进了全省工业企业的有序恢复。截至2月19日,福建省企业复工率达到75.8%。
在厦门,规模达100亿元人民币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AVIC锂电池a6项目已顺利复工。政府部门简化了AVIC锂电池复工和防疫支持计划,作为后续几十个项目的“样板”参考。
福州软件园聚集了700多家高科技企业和数万名员工。面对疫情期间企业恢复工作的需求,园区建立了智能园区电子监控平台。在电子平台上,当天企业数据、入园人数、入园车辆数都非常拥挤,重要入口的视频监控画面实时返回,以大数据的方式确保防控不遗漏任何人。
针对实际困难,“保姆式”有针对性的服务
“人事没有问题。如果没有无菌车间呢?”在晋江,面对奇牌公司在更换防护服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当地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常驻人员立即进行了跟进和协调,在一天之内,奇牌生产线搬进了三创花园的无菌车间。“从服装企业‘转型’到生产工业防护服的企业,公司没有车间,没有设备,也没有经验,但在政府部门‘保姆式’的帮助下,经过六天的转型,已经生产出了防护服。”七牌公司董事长洪说。
针对企业的痛点,福建省从加强金融服务、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等方面出台了45项措施,督促企业切实恢复工作和生产。针对就业困难,福建省六部门联合出台了12项措施,支持企业多渠道、多形式招用职工...这些政策大力推行“雪中送炭”,增强了企业的盈利意识。
梅州湾氯碱工业有限公司车间工作繁忙。当地财政部门得知企业急需资金支持以提高生产能力后,上门向企业提供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并于当天申请发放。
在泉州,政府部门为外籍员工提供机票和包车等服务,复工人数持续上升。当地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恢复工作和生产的工作组,市领导将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联系起来,根据企业的需要,在就业、物流和金融方面提供“点对点”的支持。在漳州,当地供电部门为企业返岗提供“定点、定期、定制”服务,预计将为200多家企业减轻2000多万元的负担。
困难是暂时的,长期的,充满信心
随着工作的有序恢复,福建许多企业都在全速增产。福建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商中京石化公司位于福清,卡车正运载着新生产的聚丙烯产品运往广东。“聚丙烯是n95口罩最重要的原材料。现在聚丙烯日产量可达1300吨,供应给全国各地的口罩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黄建伟说。
在机器的声音和与时间赛跑的生产线中,许多福建企业表示有信心在后期恢复生产能力。“我们坚持不裁员,对疫情过后产能的恢复充满信心。”陈庆科表示,公司仍向所有回厂后仍处于隔离期的员工发放绩效工资,并向留在家中维持生计的员工发放基本工资。
恢复生产,稳步发展,是许多福建企业的共同愿望。福建赛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国真正的空保温行业的领导者之一。该公司副总经理杨家英表示:“订单任务很紧,每个人都想做得更多,赶上进度。困难是暂时的,但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仍充满信心。”
沈恒控股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纺织企业,已经完成了化纤的整个产业链布局。“疫情已导致企业重新思考供应链安全、生产基地布局和智能制造。公司将坚定地以市场为导向,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该公司董事长陈表示:“面对困难,最有力的武器是‘坚持’。”
[我要纠正错误]责任编辑:齐修养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一线办公解忧纾困 福建企业复工复产正忙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9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