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7字,读完约4分钟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消息(记者齐豆豆)上海19日发生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上市公司已成为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捐赠原料、扩大生产能力和确保供应的上市制药公司不得不冲到抗病毒药物研发的前沿。最近,上市公司关于抗击疫情的公告越来越多,涉及药物研发、防护产品生产等。其中,有关于真实披露和充分披露不确定性的谨慎声明,也有通过摩擦热点寻求炒作的案例。在坚决支持上市公司抗击疫情、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部门也迅速出击,在事件发生之前、期间和之后采取了有效的监管措施。上海证券交易所2月14日表示,本周,与疫情防控理念相关的股票被纳入重点监控,相应的信息披露监管得到加强。

上市公司战“疫”需冷静   别让“副作用”流向二级市场

一些资本市场专家指出,在COVID-19肺炎流行的特殊时期,上市公司尽最大努力积极抗击疫情是一件好事,但不能把好事变成坏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公司充分暴露了许多不确定性,如专利授权、有效性风险、注册审批等。,即实事求是。然而,如果个别公司人为地制造热点,它们将很容易误导投资者并造成严重后果。对于投资者来说,应该仔细筛选,避免盲目追逐热点,参与相关概念的投机,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上市公司战“疫”需冷静   别让“副作用”流向二级市场

充分揭示研发的不确定性

此前,相关公司对抗疫药物研发进行了充分的信息披露,清晰地揭示了研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并从多个角度揭示了相关风险。相关公司表示,如果该产品能够获准上市,将主要通过疫情期间的捐赠向相关患者提供。因此,考虑到生产成本、定价和销售预测,预计该产品不会对公司2020年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上市公司战“疫”需冷静   别让“副作用”流向二级市场

根据有关专家的意见,上述公司已经明确表示,药物研发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从捐赠和其他情况来看,即使该药物在成功解决各种不确定因素后获准上市,其收入是否能够支付研发成本也是不确定的。此外,从疫情防控进展来看,COVID-19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确诊人数有初步下降趋势,治愈人数明显增加。在这种背景下,药物带来的商业成功对公司业绩的长期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上市公司战“疫”需冷静   别让“副作用”流向二级市场

在信息披露充分的情况下,仍然存在投机的迹象,这表明非理性因素在投资者决策中占据了太多的权重,这也与公司的初衷和实际情况不符,令人遗憾。该专家表示,在药物研发、口罩制造、防疫产品生产等领域。,热门话题已有不同程度的追求。幸运的是,在市场各方的努力下,二级市场的人气已经下降,市场已经稳定下来。

上市公司战“疫”需冷静   别让“副作用”流向二级市场

监督亮剑有效抑制副作用

针对围绕战争疫情的猜测,上海证券交易所迅速启动了内幕交易检查,以防止可能的内幕交易。同时,我们与相关公司和保荐人反复核实了R&D的真实性和产能,并立即发函询问相关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相关信息。参与披露战争流行病的公司也在调查中发布了风险警告公告。

上市公司战“疫”需冷静   别让“副作用”流向二级市场

记者观察到,在上海股市的公司中,并没有多少战争疫症公司涉及热点问题,整体披露较为谨慎,但交易较为活跃。异常波动公司在交易所监管下加强了公告和披露,相关板块炒作明显降温。

另据了解,上海证券交易所已坚决制止和处理相关业务中没有热点的公司。如有必要,将对相关行为采取惩戒措施,及时报告违法违规线索,加强信托业与二级市场的联动监管,加强交易行为的验证。

2月1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监管情况,称与防疫和控制理念相关的股票已被纳入重点监控范围。最近,一些涉及药品研发、防疫物资、云办公、网络教育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此,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和科技板公司监管部门加强了相应的信息披露监管。对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误导投资者交易决策的异常交易行为及时实施自律监管。

上市公司战“疫”需冷静   别让“副作用”流向二级市场

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关于应对疫情监管业务安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上市公司积极参与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是好事,但不应夸大其词,弄巧成拙。俗话说,每一件大事都有一个平静的氛围。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各方应冷静应对疫情。作为抗疫、抗战第一线的先行者,上市公司应该加大力度,而不是添乱,以免副作用流入二级市场。上述专家表示,投资者也应该睁大眼睛,认真评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内容,重视风险披露,认真参与非理性投机。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上市公司战“疫”需冷静 别让“副作用”流向二级市场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9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