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4字,读完约1分钟
新华社杭州3月22日电(记者朱涵)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张天珍的研究小组在棉花种子中发现了一种小分子“开关”,它可以直接感知环境温度,调节种子发芽。研究人员表示,种子温度反应机制的发现将进一步指导人们在低温、干旱和盐碱地上准确繁殖。相关论文最近发表在《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正常情况下,棉花种子在吸收足够的水分后24小时发芽。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组棉花种子的发芽时间缩短了一半,它们在吸水后12小时发芽。预先发芽的棉花种子中的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24.7”的含量特别高。
“这种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就像植物的温度传感器。当蛋白质含量增加时,种子中的线粒体会产生更多的活性氧,这也将促进包裹在胚芽外的胚乳膜的降解,因此棉花种子即使在低温下也会迅速发芽。如果这种蛋白质缺失,即使环境温暖而令人尴尬,种子仍会像低温一样‘休眠’。”张天珍说,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们发现这种机制在双子叶植物中普遍适用。
张天珍说,种子发芽是植物生命周期的第一步。如果田间的棉花能以“统一的步调”收获,而不是有自己的节奏,就能高效地实现同步收获,这也是作物精确育种的目标之一。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黄伟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我国学者发现棉花种子萌芽的“开关”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31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