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44字,读完约7分钟
首先,“按劳分配”和“羊群行为”的思想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引起了轩然大波
与许多人的想象完全不同,轰动全国的重大舆论事件——成都第七中学实验学校“猪食”风波被彻底扭转。调查组的新闻发布会和“红星新闻”的报道把故事和时间讲得非常清楚。
有些人质疑诸如"错误的时间"、"黄曲霉毒素"和"大规模学生疾病"等问题。事实上,如果你仔细阅读这份报告和官方的新闻发布会报告,你就会明白这些“问题”是否有意义,这一点在新闻发布会和报告中已经基本清楚了。或者我们应该在“提问”之前阅读公众报告?
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我从四川省政府部门了解到,当地政府部门一开始就设置了,认为食堂确实有问题,准备进行严格调查;因此,家长代表被邀请在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之前与政府进行讨论。他们说成都第七中学实验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合同明年到期,所以不能以七中的名义使用。交了高学费的父母不满意,学校老师也不满意低工资。他们想把事情想大,以此来威胁政府接管并成为真正的第七中学...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一些家长“按劳分配”的想法,结果是出格的;这类私立高价学校的家长可能比普通低价学校的家长更敏感、更冲动,因为他们支付高额学费。冲动是魔鬼;每个人都关心照顾自己的孩子,但他们还是应该有话要说,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行动,不要用违法行为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这件事,父母砸仓库,已经是一种问题行为;
我担心这些照片是伪造和传播的,这足以进行刑事处理;
阻塞了道路,性质就变了,这不是一般的问题;
据说有人跑去找美国总领事馆?大自然已经严重突破了界限;
……
一些家长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足以让其他人引以为戒。第七中学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又回到了学校,所以我们其他人没有必要讽刺地嘲笑它,因为这些孩子没有义务牺牲他们的学业来满足“吃瓜的人”对他们的话进行评论的愿望。即使普通父母有“按劳分配”的想法,他们也不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多日不能正常上学。
第二,利用这一趋势来管理金融市场的非理性“羊群行为”特征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风波虽然已经结束,各方都失去了一切,但由此暴露出来的非理性“羊群行为”却有着持久的启示。在这场风暴中,家长、学生和许多舆论受众表现出强烈的“从众行为”特征。例如,许多学生报告了腹痛等症状,并吸引了大量网民相信和传播。卫生部提供了明确而详细的解释:
“对3月13日成都市第七中学实验学校报告腹痛等症状的36名学生,市疾控中心进行了人群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临床检验结果正常,肛拭子病原体检验和样品食品检验结果均为阴性。结合访问学生的饮食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排除食源性疾病的爆发。”
“截至3月16日12时,成都市第七中学实验学校已有905人到华西二院、省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6家医院进行体检,其中76人接受了治疗,829人进行了体检。在来访的学生中,有一个因急性阑尾炎住院,恢复得很好。一人因慢性胃炎住院,情况良好。一名患者因急性肠胃炎接受输液治疗后出院。1例患者报告腹痛需要住院检查,目前总体情况良好。其余体检和体格检查的学生没有明显异常。”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事件发生后,学生体内激素过多、咯血和肾功能衰竭的消息在网上广为流传。从目前的医疗和体检情况来看,在医院检查期间,我们没有收到七中实验学校学生上述情况的任何报告。在检查中还发现了青少年的一些常见症状,如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
我在做国际热钱和国际金融体系博士后研究时(人民出版社,2004),花了很多精力研究非理性的“羊群行为”。当我看到许多学生在这场风暴中抱怨腹痛等症状时,我并不相信这些学生是在故意说谎,而是感觉到了熟悉的“羊群行为”的味道。
恐惧是人们心中最深的情感。一旦出现危机或其他危险的迹象(可能是客观的或当事人自己认为的),而其他人认为他们已经发现了这些迹象,新的危机或危险的“迹象”就会不断地在群体成员的头脑中产生并迅速扩散,这将使群体成员的恐惧迅速加深,并最终成为群体成员常见的“逃避”行为。发达的现代媒体产业,尤其是在线社交媒体,加速了这一进程。这种群体心理现象在每个国家、每个生活领域都有体现。2001年5月在印度新德里发生的“人类猴子”事件是一个典型的出于恐惧的大规模偏执案例;[1]在中国,四川南充的“大屠杀”,天津的“针刺”,九江的连锁中毒事件,2003年北京非典期间的恐慌性抢购,...和成都第七中学实验学校的骚乱,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这一群出于恐惧的偏执狂的传染性是多么惊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联网用户和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媒体,如微信和微博,这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成就,但无形中也大大增强了上述出于恐惧的群体性偏执的传染性。一切都分为两部分,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并做好准备。
这种非理性的“羊群行为”,这种出于恐惧的群体偏执的影响,并不局限于社会保障等事务,而是充分体现在金融市场上,特别需要理性,这就要求我们针对这一特点,趋利避害。
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通常假设市场参与者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然而,这个前提与事实大相径庭。受古斯塔夫·勒·邦(gustave le bon)的《乌合之众》和查尔斯·麦基(Charles McGee)的《非同寻常的群体幻想与群体疯狂》的启发,基于群体心理现象的行为金融理论逐渐出现,为我们分析金融市场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投资者在危机时期离开的速度超过了他们在繁荣时期进入的速度。这种行为有着深刻的心理根源,也就是说,上述恐惧是人们心中最深的感受。正因为如此,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特征总是高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
过去两年,全球经济和政治的不确定性相对较高,受惊吓的市场参与者尤其容易因恐惧而爆发群体性偏执,并以光速传播。去年中美贸易战爆发的那天,我在《中国应该与特朗普打一场史诗般的贸易战》一文中提出了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去年,我还目睹了中美股市的各种传言、市场参与者的恐惧和剧烈的市场震荡。今年,中国股市强劲反弹。问题是,美国股市能否延续自2009年以来持续了近10年的牛市?对此,我们必须做一个大问号。美国无法逃脱周期性危机的约束,因此我们需要对外部金融危机跨国传染的影响做好充分准备。
当然,幸福在于不幸,不幸在于幸福;未来的外部金融危机不仅会给我们带来冲击,还会带来机遇,我们需要抓住机遇。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特征总是高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特征,以互利为目标的国际货币合作的进展从来没有以避免危机为目标的进展好,国际货币合作通常需要在中等强度危机的压力下取得重大突破。这样,如果今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和股市发生了什么变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机遇?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梅新育: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风波启示金融市场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31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