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4字,读完约2分钟
从1958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提出在建筑中使用核爆炸的计划,到谷歌眼镜,历史上有许多短命的项目和技术。然而,人工智能(ai)显然不包括在这个列表中,因为它不断地刷新存在的感觉。
几天前,英国人“自然?《瞭望》杂志发表了一篇很长的文章,描述了人工智能正在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人们在享受的同时也在害怕。在这种情绪下,正在大力推进下一次自动化革命的技术人员需要面对一个严肃的问题:公众接下来想要什么。
有人不知道人工智能吗?当第一封电子邮件开始以数字方式发送时,垃圾邮件的分类问题就出现了。
人工智能正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享受它的同时也感到害怕。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从大量垃圾邮件中识别真实邮件的技术到目前为止一直在改进。这是因为聪明的垃圾邮件发送者很快找到了避免过滤的方法,所以电子邮件平台开始启用人工智能。
现在,经过大量的训练,人工智能已经能够不用人手就能很好地分类邮件。在本世纪初,人们担心垃圾邮件可能会杀死正常的电子邮件并没有发生,而机器学习算法非常擅长识别大量邮件的“例行程序”。
然而,我们仍然需要不时地检查邮箱废纸篓,因为机器学习并不完美,如果数据库没有及时更新,它将很容易被垃圾邮件发送者的新把戏击败。然而,事情变得容易多了。可以说机器学习是我们曾经拥有的最好的工具。
邮件系统只是一个例子。利用机器学习,流媒体服务平台可以向用户推荐他想看的电影,发送他可能很快在网上订购的产品,帮助识别照片中的人甚至花。是的,这些是人工智能。
艾一点一点地渗透进来,但人们不再对此一无所知。许多人每天都与电脑互动,而谷歌的阿尔法戈利用机器学习在有3000年历史的围棋游戏中击败了人类冠军,这给人们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面对人工智能你为什么害怕
现在,一些组织和企业已经投入巨资试图将机器学习应用到无人驾驶汽车上。显然,这是一个比简单的垃圾邮件识别模式更大但风险更大的项目。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开发者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公众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事实上,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每个正在大力推进自动化改革的R&D员工都需要直接面对——公众在想什么。
在人工智能领域,科幻小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主导了人们的想法。小说中的人工智能形象深深地影响了公众的看法,所以当面对其日益突出的地位时,人们的普遍反应是恐惧。这种恐惧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机器和人类没有什么不同。此外,人工智能研究的报道方式也可能引起恐慌。例如,2017年6月,脸谱网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说,两个聊天机器人开始在对话中使用暗语。一些新闻报道甚至描绘了研究人员为了防止事情失控而匆忙终止实验。
此外,著名公众人物的警告可能会加剧恐惧。像“钢铁侠”埃隆?马斯克曾经说过,人工智能可能很快就会强大到足以统治世界。
事实上,人工智能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且经历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它经历了一段资金缩水的时期。
然而,在1997年,ibm的“深蓝”(Deep Blue)打败了世界象棋冠军,显示了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它纯粹的暴力破解方法震惊了人类,彻底扭转了人工智能研发的局面。这种蛮力方法后来被用于机器学习,在似乎有无数个动作的游戏中很容易获胜。
现在,人工智能不断击败人类的消息可能给人的印象是,计算机在认知能力上与人类相当。但事实上,它们之间仍有差距。格雷格,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专家?霍兰德告诉人们,人脑可以解决人工智能从未见过的问题,而机器学习只为特定的问题而设计。
恐惧对技术的影响
回到汽车制造业,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传感系统的创新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无人驾驶汽车的倡导者看来,这项技术可以让人们从高峰时段的驾驶压力中解脱出来,减少交通事故。
然而,汽车行业的信心和公众的谨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技术人员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可以上路了,但公众还没有准备好。2018年4月,Gaplo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政府监管机构判断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后,只有9%的美国成年人愿意使用无人驾驶汽车;38%的人表示,在无人驾驶汽车推出后,他们会观察一段时间;另有52%的人表示,他们永远不会想使用无人驾驶汽车。
公众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抵制更多是出于安全原因。尽管根据统计,人为失误是大多数致命交通事故的原因,但机器人仍然不被信任。
2016年,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发生了一起事故。调查发现,司机无视汽车反复发出的“手持方向盘”提醒,但公众仍然感到害怕;此外,一辆优步测试的无人驾驶汽车在夜间撞上了一名行人,据说车上的人工智能没有及时提醒安全员。
一些制造商正试图改变这种恐惧。未来,通用无人驾驶汽车将只在道路条件清晰、汽车导航方便的有限城区行驶,而在人口稠密的城市,汽车的速度只有宽敞道路上的一半。也有一些计划提出,当天气条件恶劣,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导航能力受阻时,将限制无人驾驶车辆上路。
无论如何,最大的考验仍然是公众是否愿意乘坐人工智能驾驶的汽车出行。有了成熟的技术和完善的规则,R&D的人员很快就会看到公众是否愿意给ai这个机会。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当人工智能走进生活:AI有多接近你 你又有多害怕AI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9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