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6字,读完约3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8日--随着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年,公众对保护和责任等话题的思考持续并深化。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媒体应该如何承担责任,促进科学知识的有效传播?
4月27日,中国经济网通过了“穿越云端?云会议移动会议系统组织了一次现场网络直播,主题是“大流行病过后,保护永远在路上”。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经济网总裁王旭东在直播中与网友分享。他说,在疫情期间,中国经济网充分发挥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优势,积极传播科学信息,以系列短片、“云”论坛、“云”公开课等多种科普形式为公众提供健康指导。
公众科技素养水平亟待提高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巩固,但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艰巨,仍需高度重视疫情防控,积极引导群众做好必要的防护。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提议通过向公众注射消毒剂来消灭病毒,这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抗议。4月25日,美国伊利诺伊州公共卫生部门的负责人说,在过去的两天里,该州的有毒物质控制中心接到的关于错误使用消毒剂的咨询电话急剧增加。例如,一些人用洗涤剂溶液清洗鼻腔,另一些人用漂白剂和漱口水混合漱口。
除了震惊之外,这一事件还引起人们对疫情期间科学知识传播的思考。“虽然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下半年,但有关病毒和反病毒的知识已广泛普及,仍有许多不正确、不科学的信息在传播。”王旭东说:“只要传染病存在,就不能失去保护。这种流行病突出了个人、家庭、办公室和公众保护空的重要性。”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稳步改善,全国各地陆续复课,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也将迎来消费旅游的小高峰。在这种情况下,人员聚集的突然增加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对此,王旭东认为,在这个关键时刻,保护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严禁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实用科学的防护知识和操作指导尤为重要和迫切."
媒体需要表现出社会责任感
在疫情期间,媒体解释疫情趋势和传播有效防疫知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除了传统的新闻报道,海报、漫画、动画、短片、视频博客等科普形式也已被公众广泛接受和欢迎。全方位、多角度的科普促进了与疫情相关的科学知识的传播,也提高了人们的科学素养和防控能力。
作为中国主要的网络新闻媒体,中国经济网承担了媒体的社会责任。王旭东表示,疫情期间,中国经济网一直密切关注疫情动向,充分发挥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优势,积极传播科学信息,提供健康指导。
据了解,自2月1日起,中国经济网连续制作了80多部短片《你需要知道的防疫常识》,在中国经济网和中国经济网的各种平台上传播,翻译成英语和韩语,并在巴基斯坦、韩国等国家的电视节目中播出。
为了实现跨地区、跨语言、跨时区的“面对面”非接触式交流,中国经济网在疫情期间开发了“穿越云”。“云会议”移动会议系统通过该软件组织了数十个在线论坛、在线研讨会和在线公开课,并与苏宁电子商务平台联合推出了“吃‘帮湖北’的现场传递活动,成为克服疫情屏障的“互动神器”我们非常愿意搭建这样一个交流平台,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与阿战取得彻底的胜利。”王旭东说道。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王旭东谈疫情下的公众防护:媒体应主动传递科学信息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17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