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2字,读完约5分钟
中信经纬客户3月31日:“赵金平:建议中国外贸企业调整战略,迎接全球疫情挑战”
作者赵金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研究智库首席经济学家)
自2020年初以来,COVID-19爆发的肺炎仍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面对疫情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各国防控措施不断升级,大多数国家限制国际航班和人员入境;60多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一些国家直接采取封锁边境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的经济活动停滞不前,跨境商品贸易和流动受到巨大冲击,国际贸易领域成为受疫情冲击最大的领域。中国企业的进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国内企业面临的第一次冲击发生在今年1月和2月。由于国内疫情爆发,企业生产活动无法恢复正常,外贸订单延期交货现象增多。这些因素与许多国家限制中国货物、运输工具和人员入境的因素相重叠,对这一时期中国的外贸进出口产生了很大影响。据海关统计通讯报道,今年1-2月以美元计算的外贸出口有以下特点:一是出口下降明显大于进口;前两个月,中国出口下降了17.2%;进口下降了4%,而出口的降幅明显大于进口。原因可能在于:在当时中国严重的疫情下,大多数企业没有复工复产,出口生产受到限制和延误;它还与一些以防止疫情扩散为名限制中国货物、车辆和人员入境的海外国家或地区有一定关系。第二,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下降更多;同期,出口降幅最大的前10个经济体是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德国、南非、香港、澳大利亚、韩国和意大利,这可能表明这些经济体采取紧急措施的速度更快、力度更大。从进口来看,结果基本相似。第三,疫情高危地区大幅下降。除了上述中国尚未完全恢复工作和生产的原因之外,贸易的下降还受到其他国家流行病风险上升的影响。第四,中国大陆与越南、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台湾等东南亚国家的进出口相对稳定;其中,对东盟出口仅下降5.1%,对菲律宾和台湾出口分别增长3%和1%;越南的情况基本相同。原因是这些双边贸易大多属于中资企业的公司内贸易。第五,在商品方面,受疫情影响的大宗原材料、食品和消费品的出口大幅下降;进口机械设备、工业材料和零部件出现负增长;在各类商品中,医疗用品出口相对稳定,进口增加,反映了疫情形势下对医疗用品的刚性需求。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大多数企业已开始恢复正常生产和工作秩序。在继续实施疫情防控的同时,国内经济发展正面临一个重要的好转契机。然而,COVID-19的肺炎疫情继续在全世界蔓延,对世界经济产生更大影响的风险似乎不可避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比以往更加严峻。企业面临的困难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出口订单急剧减少;二是由于海外企业生产和经济活动停滞,产品供应链中断,无法满足国内生产和销售的需要;第三,已经开始生产的订单被紧急取消,出口企业将承担巨大的成本;第四,海外客户违约和破产风险上升,国内企业可能因此遭受经济损失;第五,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财务风险增加。第六,由于需求和订单的下降,已经复工的企业处于等待生产的状态,甚至面临更大的破产风险,实际失业和隐性失业都在增加。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克服当前的困难,建议国内外贸企业采取以下策略:一是调整市场目标,开拓东盟、中亚、西亚、俄罗斯、南亚、非洲等低风险地区的市场;二是充分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网上进出口销售渠道;三是寻找国内销售机会,扩大空房的国内销售;四是做好医药、食品、家庭日用消费品等符合疫区消费需求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工作;第五,根据疫情后市场发展的需要,加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做好待产期间的业务培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第六,保持与客户的联系和沟通,加强新客户开发,增进互信,巩固和扩大合作伙伴,为疫情爆发后的长期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特殊时期,为了确保“六个稳定”目标的实现,政府需要采取非常措施,实施更强有力的企业扶持政策。建议将今年第一季度出台的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的实施期限从3-6个月延长至1年,并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增加减免税,降低融资成本;有效利用优惠信贷、贷款担保和出口信用保险,确保企业正常经营活动,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劳动职业培训支出,为待产期员工培训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对于面临失业和隐性失业风险的企业,将给予必要的职工生活救济以稳定就业,并为全年实现良好的外贸形势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总之,中国经济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这一次,我们也应该有坚定的信息和决心。在所有国家的合作和共同努力下,这一流行病终将过去。只要我们能坚持全球抗疫的胜利,经济复苏将为外贸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中信经纬应用)
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度的观点。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赵晋平:建议中国外贸企业调整策略应对全球疫情挑战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16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