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3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福州6月7日电:“黄金土豆”孕育“黄金”

新华社记者

大雨开始时,乌云密布。在福建省南部深山中的德化县英山村,一排排的竹藤架摆满了田野,绿色的胡爱山豆芽已经破土而出,沿着竹藤架爬了上去。

“这是村民脱贫致富的‘金箍棒’。”走在田野里,英山村党支部副书记、珍贵的胡爱山农民合作组织主席李福龙,仔细研究了胡爱山的成长,放开了嗓门。

十年前,英山村是一个著名的贫困村,有100多个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村民们住在低矮破旧的土坯瓦房里。

“没有工业,年轻人就出去工作。摆脱贫困的方法在哪里?”李福龙告诉记者,村干部们多次开会讨论,最终达成共识,认为分批种植胡爱山潜力最大。

“胡爱山药食同源,营养价值高,符合消费趋势,管理和保护难度低,种植基础好,可以解决村里50-60岁人口的增收问题。”李福龙说。

英山村种植胡爱山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种植的品种被称为“村金马铃薯”,但它主要是作为一种补充口粮,这从来没有给村民带来“村金”。

2010年,当英山村党支部动员群众种植大量“寸金土豆”时,只有很少的受访者,没有一个村民相信吃了一辈子的怀山能做成任何产业。

五名村干部看到村民们有所顾虑,便集资成立了胡爱山种植合作社,并首先开始工作。李福龙说:“合作社买的是胡爱山村民种的,而且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鼓励村民多种多样。”

很快,村民们对种植的热情增加了,但是当他们在年底上市时,销售并不令人满意。“销售不好,产量不高,销售渠道有限,价格上不去,每年亏损30多万元。”李福龙告诉记者,当合作社去市里参加交易会时,许多市民并不知道这种胡爱山,有人说他们是从两个方面骗人的。

“寸金薯”生“金”记

村干部们没有放弃,李福龙每个月都跑到省城去请教农科院和农林大学的专家。自2012年以来,已有7名科技委员来到该村推广无公害种植、浅沟种植等技术,并从选土、整地、马铃薯种薯处理和田间管理等方面指导村民。“村金马铃薯”的出现有了很大的改善,亩产量翻了一番,价格也逐年上涨。村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寸金薯”生“金”记

68岁的李仁一生都在种地。过去,他的家庭很穷,他的儿子上初中时就辍学了。六七年前,他开始扩张胡爱山,在这个领域的收入从去年的几千元增加到四五万元。2016年,大半生都住在土坯房里的李仁都攒够了钱,建了一栋三层半的小楼。

“寸金薯”生“金”记

看着儿子和儿媳在外面工作,他无法省钱。第二年,李仁都拿出6万多元,买了一辆货车拉货给他的儿子。他想,既然工作挣不了多少钱,还不如动员儿子回家,专心种植胡爱山。

走进英山村,三四层的新建筑随处可见。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的年产量超过4000斤,卖给合作社8元的收入是3.2万元。除去两三千元的成本,村民在胡爱山种一亩地的净收入约为3万元。只要一个五六十岁的村民身体健康,在胡爱山种两三亩地不成问题。他一年能挣7万元,几年后就能盖一栋新房子。

“寸金薯”生“金”记

在李福龙看来,除了确定产业之外,脱贫致富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自2014年以来,该合作社已投资400万至500万元在胡爱山购买设备、建厂和发展深加工。他们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先后推出了20多种产品,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例如,300克胡爱山粉的市场价格是298元,这是供不应求的。

“寸金薯”生“金”记

“寸红薯”变得越来越“珍贵”,市场也越来越广。最近,英山村的胡爱山获得了出口许可证,并将很快销往智利和菲律宾等海外市场。

如今,英山村有800多名种植者,胡爱山“村金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为1500亩。辐射带动全县种植近1万亩,带动100多个贫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脱贫致富。(记者邹、、阎、邓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寸金薯”生“金”记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13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