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5字,读完约4分钟
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到高额罚款。
4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对上银信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银信支付”)16次违规行为共罚款1.16亿元。
这一罚款再次创下央行对支付机构罚款的新高。今年3月,深圳瑞银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因多次违规被罚款6201.5万元,创下了新的罚款记录。
从近年来支付机构收到的罚款数量、金额和处罚原因来看,央行对行业保持了持续严格的监管。
1 . 16亿元!门票刷新高
这一次,上银信支付创下了第三方支付行业被处罚的新纪录。
从违规行为来看,上银信在对违规支付的监管中存在许多“红线”。宣布的16项违规行为包括:擅自暂停支付业务;挪用储备资金;变相出借预付卡发行和受理资格的;未按规定进行储备资金集中存放的;未按规定设立特约商户银行结算账户的;特约商户实名制未严格执行,存在虚假信息的商户;未及时了解特约商户转账支付接口处理情况;直接为非法集资平台提供支付结算服务;违反t+0资金结算服务管理规定;购买预付卡的客户身份未被有效识别,存在购卡人以上银信公司员工的名义批量购买预付卡的情况;预付卡核心系统信息采集不完整;预付卡业务未按要求管理客户备用金;未按要求保存预付卡业务商户信息;未按规定结清商户资金;在网上支付业务中,特殊商户的信息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管理,存在没有商户接入信息和合作协议的问题;在互联网支付业务中,特殊商户信息管理系统的商户信息没有按要求进行管理。
4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对上银信的付款作出处罚决定,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5009,097,471万元,罚款6588,694,167万元,合计11597,791,638万元。
记者注意到,除了巨额罚款外,尚银欣最近也陷入了诉讼。天空调查显示,目前尚银信存在68项司法风险,包括31项法律诉讼和7项法院公告。此外,尚银欣于2020年4月3日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列为“执行人”,涉及执行标的约1.24亿元。
除了对支付机构的罚款,相关高管还“吃”了罚款。
根据处罚信息,上银信时任董事长姚林、风险管理部主任/高级风险控制经理张越,对上银信以下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1)未及时发现和处置特约商户。转移支付接口;(二)直接为非法集资平台提供支付结算服务;(3)违反t+0资金结算服务管理规定。因此,分别给予警告和罚款45万元和20万元。
支付机构经常吃大票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机构频频“吃”罚款,罚款额屡创新高,大额罚款几乎成了常态。
4月29日,中央银行郑州市中心支行行政处罚公示表显示,第三方支付公司瑞银信因9次违法违规被罚款680.5万元。这是瑞士信贷今年收到的第四张罚单。
不久前,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刚刚创下央行向支付机构发放罚款的新高。3月26日,中央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瑞银新处以6次罚款,罚款总额6201.5万元。其中,瑞银新被罚款6124万元;公司三名负责人共被罚款35.5万元。
此外,今年1月和3月,瑞银新分别被中央银行重庆市营业管理部和杭州市中心支行给予行政处罚,罚款总额为1002.23万元。
这意味着瑞银新今年被罚款近7000万元。
从违规角度看,拨备和反洗钱是第三方支付机构踩“红线”的关键领域。
据“反洗钱”服务公司招聘咨询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支付机构的罚款延续了前一季度的分布,对支付行业的监管明显更加严格,处罚金额从2019年第四季度的18%大幅上升至42.5%。
资料来源:尤政咨询公司
为什么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罚款越来越高?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认为,与过去相比,支付机构的业务量在不断增加,涉及到的消费者、用户、商家等主体越来越多,涉及的违法行为也将越来越多。在严格监管的背景下,监管不仅会没收支付机构的非法收入,还会在此基础上处以等量的罚款。非法收入与业务量成正比,这也是近年来第三方支付机构罚款金额屡创新高的原因。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东兴证券近期发布了一份关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研究报告,认为随着监管和行业盈利模式的变化,近三年来新牌照的发放基本停滞,现有牌照已进入清算整合阶段,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可能被大型互联网或互联网金融企业收购,第三方支付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1.16亿天价罚单!央行又下重手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12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