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721字,读完约12分钟
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景气指数报告显示-
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改善
2019年第四季度,CEEC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为99.6,比第三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CEEC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为93.3,比第三季度上升3.3个百分点。与前三季度相比,第四季度农业景气指数的大部分构成指标呈现良好趋势:农业产量增加,农业收入增速略有加快,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农产品出口下降幅度缩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从未来预期来看,由于COVID-19肺炎疫情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短期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特别是随着我国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政府惠农支农的力度不断加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管理体系不断建设和完善。预计未来农业繁荣将保持稳定的运行趋势。
根据中国经济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以下简称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为99.6,比第三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中国经济贸易中心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以下简称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为93.3,比第三季度高3.3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季度运行在“绿灯”区域。
繁荣指数显示出良好的趋势
与前三季度相比,构成农业经济景气指数的六大指标(不含季节因素和保留随机因素)大多呈现出良好的趋势:农业生产有所增长,农业收入增速略有加快,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农产品出口下降幅度缩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
进一步剔除随机因素后,农业经济景气指数比农业经济景气指数高0.8个百分点,表明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支农惠农和发展农业的政策有力支持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构成农业经济预警指标的10个指标中,有两个指标位于“红灯区”: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和猪料比指数;位于“绿灯区”的有四个指标: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逆转)、农林水财政支出;“浅蓝色区域”有两个指标:谷物和产品的进口量,以及谷物、石油和食品的零售量;“蓝光区”有两个指标:农产品出口值和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从灯的变化来看,第四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从“黄灯”上升到“红灯”,其他九项指标的灯没有变化。
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加快了
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粮食年产量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结构继续优化。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277亿斤,比2018年增加119亿斤,增幅为0.9%。其中,夏粮和秋粮增加,早稻减少。2019年,夏粮产量2832亿斤,比上年增加56亿斤,增幅2.0%;秋粮产量9919亿斤,比上年增加110亿斤,增长1.1%;早稻产量为525亿斤,比上年下降46亿斤,下降8.1%。
粮食年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提高带动的。2019年,全国粮食产量为381公斤/亩,亩产量比上年增长6.6公斤和1.8%。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比较收入低、生产劳动投入强度大等因素,种粮积极性下降,粮食播种面积呈现出稳中有降的格局。2019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17.4亿亩,比上年减少1462万亩,降幅0.8%。
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在保证粮食生产能力不下降的同时,各地将减少低质低效作物的种植,扩大优质高效作物种植规模。全国粮食、经济和饲养结构调整明显:油菜、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往年有所增加;随着大豆振兴规划的实施,2019年大豆播种面积1.4亿亩,增长10.9%,大豆产量362亿斤,增长13.3%。此外,粮食品种结构不断优化,优质专用小麦在我国的种植比重增加,优质水稻面积扩大。
牛、羊和家禽继续生长
猪肉产量下降,而牛、羊和禽蛋产量增加。2019年,猪、牛、羊、禽产量为7649万吨,同比下降10.2%。其中,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488万吨,增长2.6%;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长12.3%;禽蛋产量3309万吨,增长5.8%;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中国猪肉产量的下降主要受非洲猪瘟的影响。尽管生猪屠宰量已经下降,但库存已经停止下降并出现反弹。2019年,全国生猪数量为5.4419亿头,比上年下降21.6%;第四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量为3.1041亿头,同比下降27.5%,但比第三季度末增加366万头,同比增长1.2%。
牛羊肉的产量和库存增加了。2019年,全国肉牛4534万头,比上年增长136万头,增长3.1%;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23万吨,增长3.6%;第四季度末,全国共有牛9138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223万头,增长2.5%。全国有羊31699万只,比上年增加688万只,增长2.2%;羊肉产量488万吨,增长12万吨,增长2.6%;第四季度末,全国有羊3.0072亿只,比去年同期增加359万只,增长1.2%。
家禽产量和存栏量显著增加。2019年,全国共有家禽146.4亿只,比上年增长15.5亿只,增长11.9%;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长245万吨,增长12.3%;鸡蛋产量3309万吨,增长181万吨,增幅5.8%。第四季度末,全国共有家禽65.2亿只,同比增长4.9亿只,增幅为8.0%。
农产品出口的下降幅度缩小了
2019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为785.7亿美元,同比下降0.9%,比前三季度下降1.4个百分点,降幅连续三个季度收窄。其中,蔬菜出口额占比较高,为125.7亿美元,同比下降0.4%,降幅缩小1.8个百分点。
谷物进口的同比下降连续两个季度缩小。2019年,中国谷物及其产品的进口额为64.2亿美元,同比下降8.7%,降幅比前三季度小9.5个百分点。小麦进口10亿美元,同比增长16.9%,前三季度同比下降4.0%;大豆进口量为353.4亿美元,同比下降7.2%,降幅比前三季度小7.5个百分点;大米和大米进口13亿美元,同比下降20.9%,降幅较前三季度缩小4.4个百分点;玉米进口量达到10.6亿美元,同比增长34.8%,增幅为2.2个百分点。
价格上涨继续扩大
第四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28.5%,比第三季度上涨14.6个百分点,主要受畜产品尤其是生猪价格的推动。其中,畜产品价格上涨69.7%,比第三季度上涨37.7个百分点;林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8%,第三季度下降1.8%;种植产品价格同比下降1.5%,第三季度上涨1.1%;第三季度,水产品价格同比下降0.3%,同比上升1.2%。
第四季度,这三种主食的价格上下波动。其中,玉米价格同比上涨2.5%,比第三季度上涨1.2个百分点;大米价格同比下降2.0%,降幅增加0.7个百分点;小麦价格同比下降0.2%,降幅缩小1.7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2019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4.6%,比前三季度上涨1.1个百分点,并连续三个季度持续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主要是由幼小动物、家禽和产品价格上涨引起的。2019年,畜禽及产品价格同比上涨45.8%,比前三季度上涨18.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饲料价格上涨了1.3%,比前三季度高出0.1个百分点。此外,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继续下降。
猪料比持续上升。第四季度,猪料比为13.82∶1,连续六个季度持续上升。市场价格调查显示,2018年非洲爆发猪瘟后,由于生猪短缺,生猪价格大幅上涨。从未来趋势来看,猪肉供应将在2020年上半年保持紧张,猪肉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但是,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国家稳定恢复生猪生产政策的出台和生猪生产能力的逐步恢复,猪肉价格可能会回落。
对终端食品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反映最终消费的粮油食品零售总额为14525亿元,同比增长10.2%。虽然增速比前三季度略有下降,但仍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2.2个百分点。
投资增长率已经从下降转为上升
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62元,名义同比增长7.5%,增速比前三季度快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率为6.2%,比城镇居民增长快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8年的2.69下降到2019年的2.64。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与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带来的农村居民净转移收入的快速增长有关。
2019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27863亿元,同比增长0.7%,前三季度同比下降2.1%。政府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完善涉农资金贷款需求保障。农业、林业和水的财政支出增长率已经下降。2019年,财政农林水支出22420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较前三季度下降2.4个百分点,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低1.8个百分点。政府应继续加大支农、惠农、发展农业的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农业,促进农业投资不断提高。
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稳步上升。2019年,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2717元(可比价格),同比增长4.9%,增速比前三季度快0.2个百分点。
农业繁荣继续保持稳定
从未来预期来看,由于COVID-19肺炎疫情的影响,农业经济将面临一些问题,如农产品、生产资料、畜禽运输受阻,生产销售不畅,涉农企业就业难、就业贵,短期内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然而,应该指出,这一流行病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不会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改善的趋势。特别是随着我国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政府惠农支农的力度不断加大,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有序发展,农民收入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据预测,未来农业的繁荣将保持平稳运行。根据该模型,2020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农业经济景气指数分别为99.0和99.5,农业经济预警指数分别为86.7和90.0,呈现整体稳定趋势。
要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农业的质量,促进农业的高效发展。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对农业的优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要大力推进农业全过程标准化,尽快建立和完善与农业优质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加快与国外先进标准的全面融合;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要通过一、二、三产业的整合发展,促进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培育农村新型产业的新形式。
第二,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支农、兴农、惠农投入。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严重依赖于政策,因此有必要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倾斜。要建立全国农业投入增长机制,优化农业投入结构,实施一批奠基、长效、影响全局的重大工程,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的状况;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促进农业信用担保服务网络的进一步下沉,缓解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难和昂贵问题。
第三,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确保农业综合供给能力稳步提高。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和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农业综合供给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产业化规模不高,综合供给能力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受意外因素影响较大。继续加大“分配诉讼”改革力度,简化和加快水产养殖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养殖场的审批程序;开展水产养殖标准化试点,创建一批可再生的优质标准化养殖场,并在全国推广成功经验,促进水产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趋势研究所、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气候监测中心)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1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