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6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贵阳2月3日电贵州江口:长期的工业,长期的幸福
新华社记者王军
“一年到头都有工作。需要的是这种效果。玫瑰园预计在4月和5月开放,届时将有更多的村民可以工作。”村支书周朝兴(音译)一边看着工业道路上玫瑰的生长,一边计划着今年的村庄发展。
周朝兴在贵州省江口县肖敏镇沙坝河村当了十多年的村干部。他始终认为,只有发展长期产业,村民们的幸福日子才能长久。
位于雾灵山深处的沙巴河村,过去交通落后,信息封闭。工业发展没有优势,所以许多村民选择外出工作。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扶贫干部的帮助,该村在发展工业方面取得了成功。
周朝兴拥有600亩玫瑰、560亩茶叶和500亩油茶,他对沙巴河村的“家庭背景”有着清晰的了解。只要他们不是懒惰的人,村里的产业就能保证每个人每月工作不少于20天,每月能挣两三千元。
“五六年前,一个人不可能一年挣3000元。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000元。”村民们生活得很好,周朝兴对未来充满信心。
2017年玫瑰园在该村建成时,58岁的苗族村民龚国华(音译)从家里转移了5亩多的土地,现在一年到头都在玫瑰园工作。他在药物、除草和修剪方面很在行。
过去,由于缺乏技术和渠道,龚国华,一个六口之家,是村里的一个打卡户。他告诉记者,现在生活好多了。只要你努力吃,下雨和晴天的时候你就会有事可做,一天就能拿到80元。现在的关键不是像以前那样务农。当你从地里回来时,你浑身是灰和泥,道路崎岖不平。现在工业园区到处都是道路。
四都村是关、东、土家族、苗族的乡镇,过去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差,缺乏工业基础。村里的第一任书记龙说,如何规划和发展一个长期的产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近年来,通过帮助干部和村民的努力,该村在冷水鱼类养殖方面取得了成效。
四都村森林覆盖率达86%以上,优良的生态为冷水性鱼类的养殖提供了条件。龙岳飞介绍说,2018年建成的养殖基地已经投产,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和就业增加了收入。目前,已售出20,000多公斤的冷水鱼类。
60岁的苗族村民杨政权(音译)通过工作,每月至少能挣2000元。他说,过去他常常在山里种田种玉米,现在他很高兴在春夏秋冬都能工作并得到报酬。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李润发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贵州江口:产业长效,幸福长久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