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8字,读完约3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月6日电(记者魏)“经济扶贫可以量化,但精神文化扶贫其实很长。小康社会后,我们的文化建设能跟上吗?国家级贫困县摘掉帽子的地方有没有相应的文化评估指标?”在2020年1月4日举行的第17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所所长、经济管理部部长周帆教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所所长、经济管理部部长周帆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东阳/照片
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小康文化不能落后。在活动现场,周帆围绕小康文化的发展目标,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和地方实践,清晰梳理了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文化与产业的互动。周帆说,在建设小康文化中,我们要着重处理好四个关系:
首先,要厘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提出的,当时我们开始进行文化产业发展,包括文化建设。十九届四中全会更加明确地强调了这一点,态度更加坚决。我们现在的许多文艺作品,包括文化产品,都有公平的市场利益和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但是如何对待和引导它们呢?”周帆以主流观众覆盖90后和00后,包括大量80后网络电视剧的发展为例,提出了这样的思考;
第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各种评估指标和刚性的政策驱动来看,空的小康社会建设应该说有了很大的发展。”以浙江安吉为例,作为“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发展理念的发源地,安吉描绘了一幅青山绿水融合的文化旅游新图。近年来,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建设相互融合,在不破坏生态的情况下,暂时放慢致富的步伐是它们的基本原则。“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参与小康建设的主体(当地群众)的实际受益意识。”
此外,我们应该处理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和高端文化需求。“目前,我们的基本公共文化,也就是这部分保障的水平,应该相当低。有人说这对西部一些不发达地区非常重要。然而,对于许多中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国家颁布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渠道和内容远远不够。在南北差距和东西差距特别大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关注中高端文化需求市场。在开发这一市场时,仍应在总体设计中实施,在顶层设计中考虑到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在周帆看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不断提升更好的文化生活的需求,实际上为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品供应提供了更大的空空间。
最后,要处理好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与吸收外来文化的关系。李的走红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新途径,也提醒我们反思一些政府主导项目的时效性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每年约有1.6亿人在中国出国旅游,约有1.4亿人来中国旅游,其中包括数十万外国学生。这些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好载体,也是最好的传播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播,应该研究的不是文化本身,而是在传播过程中把它传播到点子上,这样公众就可以更准确地在人群中传播它。在吸收过程中,双向相互作用也是必要的。”
扫描二维码,观看2020年第17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现场回放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范周:以“文化小康”助推“全面小康”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6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