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1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济南4月15日电(记者孙晓慧)薄纱窗帘拉上后,一位老先生唱起了古运河的故事;当钢琴声响起时,街上有茶馆、小贩、商人、皮影木偶和舞台上的杂耍...
大型运河民俗剧《我家住在岸边》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运河码头的独特景象。
“这种类型的戏剧就像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让我们回到过去,穿梭于济宁千年的繁华之中。”山东省济宁市居民李兴庭说。
济宁素有“运河之都”的美誉,运河深处的记忆随处可见。朱干巷位于济宁大运河的南岸。当漕运繁荣的时候,南方的漕运船带来了大量的南方竹子,因此得名。竹艺仍然是许多人坚持的传统工艺。
黄镇,一个57岁的家庭,已经在竹干巷经营竹器竹器三代,从事这一行已经40多年了。“我主要加工一些建筑材料,而竹竿大多用于建筑工地。许多顾客都以竹巷为名。”他说。
济宁玉堂酱园是一个有300年历史的“中国老字号”,是南北交融的大运河文化的代表。据济宁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杜庆生介绍,清朝康熙年间,苏州的戴玉堂因为咸菜没有销路,就来济宁经营咸菜。之后,它被转移到其他行业,融合了南北风味,略带甜味和咸味,成为一个沉重的江南贡菜。
沿着长长的大运河,台儿庄非常厚。这个山东南部的重要城镇,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台儿庄大捷”而闻名,现在是古运河城“一江火钓十里唱”的繁华景象。
沿着台儿庄运河行走,不时可以看到古代码头和古代护岸等水利设施。老街上有很多老式的招牌,比如日升昌吉和谢玉达茶店。福建会馆和山西会馆见证了当年商业的繁荣。近年来,台儿庄系统地发掘和修复了运河鼓楼、柳琴戏、罗坊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一些传统的运河美食,让游客可以欣赏水乡的美景,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
山东是大运河流经的重要省份,历史文化遗存丰富。2014年大运河成功运用后,山东开始建设“大运河历史文化走廊”,将零散的历史文化遗迹串连起来。目前,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亮点项目已经形成,如文山王楠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台儿庄古城、德州南运河段等。
位于济宁市汶上县王楠枢纽考古遗址公园三维影视展厅,现代声、光、电技术还原千年场景——在济宁至临清的古运河上,过往船只沿着31个闸门缓缓攀爬,最终翻越水埂,汇入海河。
王楠引水枢纽是大运河中科技含量最高的“心脏工程”,代表了17世纪工业革命前土木工程技术的最高成就。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明清时期的大运河才畅通了500多年。
王楠引水工程于清末被废弃。为了更好地解释和展示王楠枢纽,充分体现大运河“水脊”的特色,近年来文山县在优先保护文物的基础上,重视现代手段的展示,建成了王楠枢纽考古遗址公园。
“运河沿岸的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景观。如果把运河比作项链,那么这些文物就是珍珠。只有把这些珍珠串起来,运河文化才能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来。”聊城大学运河研究所所长雪夜公爵说。
记者从山东省文化旅游厅了解到,“大运河历史文化走廊”的建设规划将围绕大运河山东段的8个河段和15个遗产地,充分研究运河遗产的文化内涵特征,在尊重历史、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以创新的思路进行规划,从而激活运河文化遗产的潜力,展示大运河的实际情况。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黄伟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再现流淌的文化史诗——山东加快打造“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32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