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78字,读完约2分钟

德西·卓加,一个四年级的女孩,害羞地在镜头前低下头,然后抬起头大声朗读课文。

记者的访问只引起了短暂的关注。孩子们的目光很快又回到了索朗·杨总身上。

年轻的老师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有节奏地上下挥动。她不时地把重点放在电脑前的文字上,黑板上的字迹立刻显示在她身后的三个教学电子白板上——这种智能设备是每个班级的标准配置。

从黑板到“白板”,从三个班级开始,十多名教师和六十多名学生挤在几排简单的平房里,发展到38个班级,151名教师和2240名学生,其中60%以上是农牧民的孩子,教学楼、体育馆和教育信息系统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昌都实验小学,创建于1951年。

小学校里看变迁(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这句话尤其适用于曾经落后的牧区."昌都实验小学校长吴小龙从四川进入西藏已有20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对他来说,最令人满意的变化不仅仅是硬件。“由于家庭困难和落后的观念,一些牧民过去常常考虑让他们的孩子长大后回家放牧。近年来,随着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最常见的事情就是“好好学习”。"

小学校里看变迁(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多年来,西藏自治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先发展牧区和高寒贫困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去年,昌都市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入学率分别达到98.5%、94.2%和55.1%,分别比2011年提高了33.5%、55.8%和33.2个百分点,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小学校里看变迁(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我不认识字,出去工作不方便。”如意乡达罗村37岁的牧民Tsering Tashi在小学三年级辍学放牧。现在,采莲·扎西把四个孩子都送进了学校。“如果我现在出生,也许我可以上大学。”

该上课了。德西·卓宇跟着学生走出教室,转身对记者说普通话:“叔叔,看我们跳舞!”

在课堂练习中,孩子们学习具有地方特色的弦乐舞蹈。害羞的德西·卓加变成了一个“小舞者”。操场变成了歌舞的海洋,沸腾着明天的希望。

《人民日报》延伸阅读(2019年3月30日04版)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小学校里看变迁(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32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