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16字,读完约6分钟
花卉文化有三层含义,一是人与自然互动的文化载体,二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美丽纽带,三是人与自身对话的情感寄托。由于花卉文化的独特意义,花卉日益成为人们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日常载体和大众喜爱的文化“明星”。鲜花不仅渗透到市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深深地进入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培育、保护、享受、吃、拍、唱、画、插花已经成为人们陶冶情操、提高文明素养的文化自觉。
花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花卉与中国文明有着深远的关系。中国古典花卉文化的名句“桃死,烧其华”,出自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据统计,《诗经》中明确提到的植物多达150种,其中132种属于花卉类;花卉主题的设计在中国各地的国宝中很常见。花卉文化促成了中国艺术史上的“花形时期”,并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带来了建筑、陶瓷、服装、家居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以花为媒介,人们创造和丰富了各种文化。中国诗歌中许多著名的诗歌都与花有关。以宋词为例,每十首宋词中至少有一首是咏花作品,共计2000多首;《茉莉花》这首歌已经在世界各地唱过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食物、故事和场景都与花有关。在大家都熟悉的《聊斋志异》中,主人公被塑造成华仙和华静。
此外,还有许多文化样式,如花卉与饮食、花卉与养生、花卉与中国文学、花卉与中国艺术、花卉与中国宗教、花卉与中国民俗、花卉与中国园林、花卉与中国音乐、花卉与二十四节气等。
玉渊潭樱花节中国经济网记者程琦/照片
花文化资源仍在闺房中被发掘
虽然中国传统花卉文化历史悠久,但今天的“发展程度”还相当不够。在中国文化的巨大宝库中,花卉文化资源目前大多位于“养在内室,无人知晓”的地方,有些资源还沉睡在故宫里。例如,在流行的“国宝”节目中,许多国宝都与花卉有关,但大多数国宝花卉文化尚未接触到公众;古籍中仍有一些记载。例如,明代王璐的《花史遗编》写了24种有关花事的材料,如花器、花名、花名、花情、花味、花荣、花耻、花忌、花运、花梦、花事、花人等。这些花卉事务的丰富文化内涵鲜为人知。一些资源流向海外,然后转向“国内销售”。例如,日本插花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花卉文化,国内的花匠都去日本进行培训和研究,而日本插花最早起源于中国。隋唐时期,中国产生了插花理论著作《花九Xi》,提出了送花九件美丽而珍贵的东西。《瓶史》、《瓶花谱》等古籍也传达了“花是美好生活的必需品”的态度。又如,谈到母亲花,年轻人只知道康乃馨,却忘记了中国的母亲花实际上是萱草,于是他们悄悄地“躺”在唐代诗人孟郊和元代诗人王冕的诗歌里。
然而,一些“出口到国内市场”的花卉文化,如起源于中国的日本插花,现在非常受欢迎,但也吸引了大量的中国花店前往日本进行培训和研究。主要的问题可能在于文化阐释的方式,当深厚的本土文化不被珍视,而是追求“外来文化”时。如果我们用符合现代传播规律的创新方式来解读中国花卉文化的“前世传说”和“今生故事”,让更多“等待最好的话语”的文化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中国传统花卉文化必将重获辉煌。
花卉文化创意产业大有可为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如何将大自然中美丽的花木引入我们的生活,在简陋的器具上画出各种花卉图案,并染上美丽的色彩,如女装中的“石榴裙”、“花笼裙”,古代女性美甲艺术中的“金”,这不仅是用花美化我们生活的写照,也是花卉文化、时尚、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
据估计,日本樱花经济在2018年将达到6500亿日元,这是由于日本对樱花文化资源的极度活化、深化和提炼。目前,上海各区都有赏花等各种旅游活动,但普遍缺乏文化内涵、创意设计、讲故事、场景展示和文化体验,仍停留在传统摄影的粗放阶段,功能单一、附加值低、产业链不完善。
建议通过整合花卉、饮料、花卉、饰品、绘画、花器、花节、花事、花卉艺术、花卉展览和花卉旅游,大力推动产业发展的创新。在产业层面,将有效推动花卉种植、服务业、文化旅游、商业购物等产业创新升级,形成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
游客在玉渊潭公园选择与樱花节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中国经济网记者程琦/照片
丰富上海花卉文化的公共供给
花不仅是城市的绿化,也是城市的文化;花不仅属于公园,也属于社区;花卉不仅是一种物质文明,也是一种精神文明。“快乐如花”的美好生活方式正成为每个市民热切的期望和追求,花卉文化也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目前,上海花卉文化的供给与市民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各种花卉文化活动,如公共园艺报告厅供不应求,各种花卉展览和花卉节也人满为患。建议结合上海全球文化城市的目标和任务,系统规划和推进上海城市花卉文化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花卉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双重载体的作用,以花卉为媒介,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文化、旅游、绿化等部门应拓展更多的空花卉文化载体,让社区、公园和校园也能开满鲜花;开发更多的花卉文化欣赏课程,如花卉文学、花卉艺术、花卉民俗、花卉非物质遗产等;增加更多的传统花卉文化节日;搭建一个有更多市民参与的花卉文化平台,将遥远的诗歌和春天的记忆植入人们的身边。例如,在中国花文化的历史上,有一个类似中秋节的节日,通常被称为“百花生日”,每年的农历2月15日。这是一个春节,象征着蓬勃向上的精神,也是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节日,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在这一点上,日本樱花值得学习。日本在为旅游市场开发各种樱花产品的同时,还坚持举办“樱花节”,加深了人与樱花之间的情感联系,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相比之下,在中国,通过“内外兼修”来推广地方传统花卉文化的例子仍然屈指可数。(作者王慧敏,上海市CPPCC常委、中国革命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王慧敏:大力推进花文化创意产业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31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