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68字,读完约8分钟
《德国的七大秘密》全球动荡时代德国的经济韧性(美国)大卫(德国)埃里克莱曼译严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12月出版
泛文琪
二战后,德国依靠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迅速完成经济重建,稳步实现经济赶超。然而,在1990年德国和德国统一后的10多年里,德国经济陷入了增长停滞、失业率高企、国际竞争力下降等多重困境,一度被嘲笑为“欧洲病夫”。从2005年至今的10多年间,德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光明的趋势线:增长率稳定在2%左右,失业率从2003年的11.3%下降到4%以下,成为全球高附加值出口大国,自2015年以来连续四年保持巨额财政盈余。特别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和新兴市场泡沫破裂相继发生,世界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德国是世界十大经济体中最稳定、最有活力的,显示了其抵御风险的强大能力,并成为欧元区经济的“引擎”和“稳定锚”。
在全球化和欧元区危机的多重冲击下,德国如何突出重围,实现经济繁荣和发展?
《德国的七大秘密:全球动荡时代的德国经济复原力》一书由德国whu- Otto Buys Heim管理学院工业经济学和企业家精神荣誉教授大卫·奥德兹和奥格斯堡大学管理与组织学教授埃里克·莱曼合著,该书从七个关键层面揭示、解释和分析了德国经济和社会,并探讨了德国如何寻找孕育经济繁荣的动力,以及德国如何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神秘机遇。“小即是美”,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重视培育创业精神;独特的技术工人培养体系和科技知识生产传播体系;在整合、吸收和培育“根”的同时,它给“翅膀”以逃避;重视基础设施投资,加强知识和思想的溢出;将经济建立在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构建制造业的良性循环;利用良好的国际形象来发展经济利益,这些“七大秘密”的见解可能会启发其他国家,进而驳斥失败主义者的论点,即全球化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的恶化。
两个世界级的独特优势
德国视中小企业为“市场经济的心脏,增长和就业的引擎”,联邦政府、州政府、德国工业协会等。都为中小企业设立了专门的推广机构。过去,许多人认为德国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和依赖会抑制高科技企业家的积极发展。然而,当代德国的一系列实践证明,这可以做到两全其美,用一种新的模式创造出耀眼、大胆、多变、充满活力的创业型企业。许多中小企业家(家庭)都是稳定而执着的,重视长远发展,懂得如何逐步改变,注重品质提升。他们扎根于自己的社区,并与员工和其他因素建立了深厚的关系。与此同时,他们在当地学徒计划的帮助下获得了高技能劳动力,并从当地金融机构获得了大量的财政资源。因此,他们在全球产品细分利基市场中赢得了许多“隐形冠军”,从而成为德国经济的支柱和引擎。此外,在过去的十年里,新一代富有创造力、充满活力和进取精神的初创企业大量涌现,这使得德国迅速转变为一个注重创业和创业精神的社会。
长期以来,德国一直被称为“诗人和思想家的国度”,德国人对科学、思想和艺术充满了长期的崇敬。相比之下,在人力资本、研究和科学方面,德国表面上并不出众,但实际上却很出众。德国有两个世界级的独特优势:第一,由不断创新的“双元教育体系”推动的技术工人培养体系为保持德国制造业的质量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做出了巨大贡献。德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也包括在义务教育范围内。放眼当今世界,除了瑞士,只有德国有一个完整的国家监督下的职业培训体系。原则上,没有培训就不可能开始职业生涯。德国于1969年正式颁布了《职业培训法》,该法确认了职业教育的双重化,建立了企业和国家共同负责、企业和职业学校密切合作的职业教育体系。年轻人可以在大学努力学习,为成为高技能工人做准备。德国职业教育覆盖300多个职业岗位,并向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它们就像散落在社会各处的“零件”,组合成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世界级”。二是以德国六大科学联合会为代表的先进科技知识生产,以及高效率、系统渗透到生产一线的知识生产传播体系。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这有力地支持了德国向知识创新驱动的经济和社会转型。
大约两个世纪前,歌德尖锐地指出:“父亲能给儿子的最大礼物是根。”第二大礼物是逃离这些根的翅膀。歌德是绝对正确的。德国人重视“根”(local),基于“区域经济政策”和“秩序政策”构建的社会制度、组织和经济基础(中小企业),“根”已成为支撑德国经济竞争力的主要精神基础。奥德兹教授和莱曼教授认为,区域经济政策和秩序政策是二战后德国经济的两大基石。在强大的社会支持下,他们巩固了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不仅保证了选择自由和个人主动性,而且规定了社会责任。一方面,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注重私营企业和决策;另一方面,政府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各级进行监管和干预,追求公平竞争机制,并保持经济增长、就业、良好工作环境、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之间的平衡。
1998年,正当德国面临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陷入经济低迷、就业前景黯淡之际,时任总统罗曼·赫尔佐格(roman herzog)发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进步,这个进步可以让整个国家聚焦于投资:他的家乡巴伐利亚有着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巴伐利亚,尤其是慕尼黑,正不断显示出其经济活力。赫尔佐格在解释巴伐利亚经济高涨的原因时,抓住了两点:“笔记本电脑和皮革短裤。”
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和经济体系下,巴伐利亚成功进入了最先进的技术市场。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巴伐利亚至少分享了一条特定的道路或蓝图,并探索如何将阻碍经济增长和破坏就业的负担转化为促进小康生活的机会。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灵活性似乎与德国人无关。然而,灵活性和弹性是巴伐利亚转运的关键。秘诀不是扔掉皮短裤,拿起笔记本电脑,而是在关键领域(如劳动力市场)接受灵活性,从而利用其强大而坚实的传统创造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力。
制造业和创新不是替代品。
而是相辅相成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衰退归因于全球化,特别是亚洲低成本竞争的出现。在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中,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曾解释过导致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制造业衰退的全球化进程。然而,这种观点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德国能够承受发达国家制造业“外包和离岸”的双重症状并保持其竞争力。德国、法国和欧元区其他国家都持有欧元。为什么德国的制造业能够蓬勃发展,而邻国却衰落到令人担忧的程度?奥德兹和莱曼两位教授发现,一些政策和制度帮助德国企业获得了生产过程中的高效要素,这反过来又使德国这个他们投资的地方在制造业领域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这些政策和制度包括:培训关键的翻译协会、机构和组织;促进新开发技术在大学和技术学院的应用;注重政府补贴的培训和学徒计划,以创造高科技劳动力:工人和工会愿意接受适度的工资增长,以保持就业水平;优秀的基础设施;具有质量优势的独特中小企业集群;一个充满活力、魅力和多样性的城市,修改移民法,让外国高技能人才可以畅通无阻地加入德国的工作场所,等等。
近年来,德国工业界、学术界和研究界共同制定的德国“工业4.0”战略是德国版“再工业化”的战略核心。这个概念在2011年4月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被提出。目前,它已成为德国的国家战略和德国2020年高技术战略的十大目标之一。长期以来,政界和商界学者以及思想领袖普遍认为,制造业和创新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权衡,一个城市、地区、州或国家可以从中选择一个。选择知识和创新的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与坚持制造业的地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反映在双方的收入上。德国一直在驳斥制造业和创新之间的这种权衡。德国认为,制造业和知识不是替代品,而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如果能够利用知识和创新等关键因素来提高制造能力,最终提升企业的比较优势,就能够构建从乡镇到城市、地区、国家乃至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巴登-符腾堡、斯图加特、慕尼黑等。,是当今德国最繁华的地方。近年来,他们一直在推动知识和人力资本的投资战略,目的不是取代制造业,而是提高制造能力。
这样,德国在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时表现出了卓越的灵活性。有些习惯根深蒂固,但它们已经被改变、修正和调整。经过不断的调试,德国能够抓住当代全球经济带来的新挑战和机遇,同时忠于自己的根基和基本价值观。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制造业与创新:德国这两手都够硬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3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