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01字,读完约2分钟
关于美国进口汽车关税的“232调查”报告即将公布。美国政府一再威胁对进口汽车征收高达25%的关税。如果这一措施当时真的落到实处,跨国汽车行业将受到严重影响。实施汽车关税的理由是“国家安全”。
在最近闭幕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默克尔以罕见的不满口吻表示,如果德国汽车被视为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我们真的感到震惊。”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在贸易争端中牺牲“国家安全”的旗帜越来越频繁,甚至民用汽车贸易已经上升到危及国家安全的水平。谁会是下一个被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镇压的目标?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到了连美国自己的盟友都深感不满的地步。
当美国去年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高关税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指出,这“不是为了国家安全,而是为了保护美国国内产业的公开干预。”
在默克尔“震惊”的背后,它也显示出跨大西洋关系中日益明显的裂痕。伊朗核协议上的针锋相对、北约军费上的讨价还价以及贸易上的冲突都表明,大西洋两岸的争端正在加剧,相互信任正在下降。难怪今年慕尼黑安全会议官方宣传影片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话题是:“跨大西洋联盟能维持下去吗?”
默克尔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言时也使用了“冷战思维”一词。在谈到俄罗斯和德国之间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时,她敦促美国“放弃冷战思维”,并认为该项目不会增加德国和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由于政治、经济和其他因素,美国一直对这条从俄罗斯到欧洲的管道工程冷眼旁观。“冷战”是西方阵营在对抗苏联和其他华沙条约国家时使用的一个术语,例如美德,现在已经成为德国总理用来警告美国的一个术语。
默克尔对美国盟友的“震惊”和直言不讳的“敌意”是国际社会对当前国际政治生态不满的缩影。在“冲击”背后,我们可以看到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恶化,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强权政治远未结束。在这种形势下,国际社会越来越意识到维护多边主义的呼声需要不断增强,促进互利共赢的措施需要不断加强。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新华国际时评:默克尔的“震惊”说明了什么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9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