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6字,读完约3分钟
央行的定向宽松货币政策旨在引导银行资金流向难以融资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然而,商业银行要实现政策性银行的功能,在实践中有望面临一定的限制。
与经典教科书所教导的央行货币政策的四大宏观目标(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不同,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直接细化其解决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目标,因为这可以实现稳定就业和稳定增长的目标,所以央行的定向宽松是以政策为导向的,但商业银行毕竟不是政策性银行,需要对股东负责,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虽然2018年央行四次下调RRR利率,但银监会将小微企业贷款增速等指标(即两增两控)作为业务考核指标,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奖惩。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2018年债券市场的违约公司证实了这一点。
适度放松金融监管,加快实施减税、减费政策,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才能真正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扩张的动力,实现从宽货币到宽信贷的转变。
自2017年以来,金融监管当局实施了“去杠杆化”和“严格监管”相结合的政策,以防止影子银行给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到2018年,金融“去杠杆化”已经转变为“稳定杠杆化”,但“严格监管”并没有放松,而是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员工发出了3813项罚款,罚款金额约为20亿元人民币,成为有史以来监管最严格的一年。严格监管有利于银行的规范运作和系统性风险防范,但不利于银行业的业务创新,大大增加了合规成本,甚至降低了货币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本成本。虽然媒体宣称2019年将继续严格监管,但建议商业银行监管应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关注银行资本和风险,适度放松对具体银行业务的监管,因为即使银行业务流程不规范,最终损失也将由银行资本承担,不会带来系统性风险,银行自身也有防范此类操作风险的动机。与此同时,政府应尽快落实商定的企业减税和减费措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特别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盈利水平。只有这样,央行的广义货币政策才能通过商业银行传导到广义信贷,实现银企双赢。在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提高之前,银行的广泛信贷很可能会流向其他高回报行业,因为流向低利润和高风险行业可能会带来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将违背监管当局的初衷。
从理论上讲,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的工具箱里还有很多工具可供选择。然而,针对经济周期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相结合,需要改变依赖基础设施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只有这样,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才能实现,央行有针对性的宽松货币政策才能真正惠及实体经济。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央行宽货币能否传导为商业银行的宽信用?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8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