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74字,读完约8分钟
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培养大批现代农业实业家或新型农业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学者论坛
■周玉良
农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农村振兴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三农”,而三农问题最终归结为人才问题,所以农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的振兴。只有人才兴旺,产业才能兴旺,村民才能致富。村民只有富起来,才能创造一个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和谐家园,最终实现农村振兴的目标。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培养大批现代农业实业家或新型农业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据统计,2018年,中国有11700所职业院校,年招生928.24万人。全国共有1418所职业院校,770个专业,年招生368.83万人。职业教育培育了中国生产力的主体力量,而任忠要为农村振兴服务,肩负起农村振兴的重任,任重道远。因此,农村振兴的号角不仅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契机,也是创新转型的动员命令。职业教育应该有很多东西可以提供,但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提供。
农村振兴的困境
农村地区存在的缺陷与农村振兴的内在需求之间仍然存在差距。一是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低,人才流失严重不足,地方实用人才严重缺乏,干部不对口;二是农业现代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科技支撑程度不足;第三,农业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产品多而不精,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存在;四是农村生活环境有待改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长期不足,城乡差距较大;第五,老龄化,空心态越来越严重,文化素质和法治意识低下。
职业教育在农村振兴中应具有巨大潜力
据报道,中国只有19%的就业人口是技术工人,不到5%是高技能人员。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村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因此,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应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发展农业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和农村、繁荣工业、生态宜居、农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赋予职业教育新的使命。职业教育应顺应潮流,在农村振兴中取得巨大成就。
一是培养农村振兴人才。
数据显示,农村户籍占高职院校学生的53%,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82%,表明广大农村地区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来源。据统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半年后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近70%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在附近的县市就业。职业院校占现代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新增员工的70%以上,职业学校毕业生已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和区域产业向中高端转移的主力军。广大农村不仅是高职院校的生源,也是高职院校人才服务和就业的“蓝海”。农村学生生来就熟悉情况,有地方感情,容易保持。因此,因地制宜的培训成本低、见效快,可以避免引进人才的不适应、不安全和不稳定。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各种因素纷纷流出农村,尤其是人才流失。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人才振兴”问题。要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激活内生动力,促进村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职业教育应转化为农村发展,培养可靠、易用的地方人才,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使用的长效机制,为农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是开展农村职业培训。
近年来,高职院校深化了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全国有56个专业委员会和1400个职业教育小组,汇集了来自各方面的3000多名专家和3万多家企业参加,基本形成了产教协调发展、校企联合办学的格局。每年都有数亿人接受培训,这充分表明职业教育有能力大规模培养技术人才。
2018年,中国农民工总数约为2.9亿,其中包括1.7亿农民工和1.2亿本地农民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在生产、生活、转移和就业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和不适,尤其是在初次转移就业过程中,就业的稳定性较低。他们渴望寻求平等,改变自己的地位,提升自己的地位,他们在商业知识和技能、认知和视野、心理咨询和法律教育方面的培训需求不断增加。职业院校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推广和资格认证,构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城乡人才培养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就业和职业培训;培养热爱农村、懂农业、懂技术、多层次、全方位运作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或新型农业专业人才大有可为。
第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
在农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中,工业繁荣居首位。现代农业不再依赖天气获取食物,生态农业、功能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形式的出现表明,现代农业是三大产业高度融合的产物。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建设多元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产业的绿色生态性、集聚性、连锁封闭性和延伸性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现有农村人才的构成难以支撑。
职业教育应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积极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需求,促进农业既有一维链的封闭延伸,又有多维集聚的扩展。在资源有效利用、功能充分发挥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必须以现代机械化和信息化武装农业,以科技改造农业,以管理服务农业。在市场激活、要素激活和主体激活方面,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农村电子商务等多种新的商业模式被整合,改变了农业“依赖天空”的原有局面。职业教育的教育经验、培养逻辑、路径和方法完全适用于农村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呈现更多精彩、智慧的农业解说,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在学员心中播下“秀出光彩、惠泽家乡”的种子,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四,挖掘历史积淀,传承文化和文明乡风。
广阔的农村土地孕育了许多熟练的工匠,也创造了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艺术、传统戏剧和手工艺品。随着工业文明和现代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从2010年的48%下降到2018年的42%。随着大量人口的迁移,一些古村落、古建筑、古器物和古技艺逐渐被遗弃或遗忘,优秀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缺乏保护和传承。农村振兴迫切需要重新解读农村文明。要注入“新鲜血液”,深入挖掘和传承土壤中酝酿的历史文化,增强地方文化的价值认同和自信。
职业教育要勇于挖掘、改革和宣传。第一,挖掘和继承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父爱孝的家训、淳朴的民俗;二是为村民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然后,促进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实现传承与工业经济的双赢。最后,我们将更新模式,改变农村遗留下来的陈旧刻板的习俗,以一种村民容易接受的形式“说、唱、玩”,使新的时尚和新的氛围能够在广大农村扎根。让有形的文化保持可见,而活的文化是创新和继承的。让“农业味、乡土味、原生态味”的地方文化焕发新时代的魅力和风采。
第五,完善法治,倡导德治,实现自治和善治。
我国现有的户籍、住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人才等14项制度所建立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实际上造成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平等,导致了社会结构的不和谐和利益分配的失调,从而滋生了利益集团的“集体排斥”。如果群体间的利益冲突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和协调,底层群体就会产生“社会不满或仇恨”。老龄化、小农意识、落后文化和结构转型导致的农民不适和法律意识薄弱,容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农村振兴不仅需要农业现代化,还需要善治以及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在《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中,司法部要求在2020年底前实现实体、热线、网络的普及、整合和精准化,并与国家政府服务平台对接,形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全、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为群众提供准确、普遍、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这就要求村民具有较高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引导村民学习、理解、遵守和运用法律是一门必修课。职业教育更多地立足于农村法律教育。从农村到农村可以让农民坐以待毙,理解、学习和记住法律。因此,职业教育可以为完善“法治、德治、自治”的农村治理体系做出巨大努力。
[作者: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7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