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1字,读完约5分钟
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整
其中,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强调,“中国不会搞洪水,也不会搞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
6月19日,华中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树斌对《时代周刊》记者表示,今年的货币政策应全力支持“六稳”和“六保”工作。
“上半年,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结构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的政策工具,立足于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围绕“增量、降价、扩面”的政策思路,对参与防疫的企业给予充分融资支持,帮助其扩大产能,不断加大对疫情严重地区或疫情严重行业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从三月份以来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比较来看,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指出,疫情应对期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需要注意政策设计,鼓励和整合,防范道德风险,关注政策后遗症,保持总量适度,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及时退出”是不是意味着以后会收紧政策?
邓树斌认为,下半年的货币政策仍将根据疫情等国内外因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动态调整。预计政策工具仍将以结构性政策和创新性政策相结合为基础,注重开放货币传导机制,制定精确的政策,确保实现“六个稳定”和“六个安全”的目标。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020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的目标年。
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著名的“19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站在新的起点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继续着力建设“五个中心”:开放的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人民币金融资产风险管理中心、金融开放中心、优质商业环境示范中心和金融技术中心。
把上海建成扩大金融开放的新高地,建立金融、科技、产业的良性循环。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也表示,支持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和创新的措施应首先在上海试行,并给出三个“政策包”。
首先,在要素市场建设方面,我们将继续支持上海股票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开放发展。
二是在支持行业机构做强做大方面,鼓励和支持外资金融机构设立或持有证券基金和期货机构,为外资机构创造公平、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在优化金融法制环境方面,要努力建设法治诚信资本市场示范区。
“硬技术”的上海优势
在资本市场改革方面,易会满指出,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推动创新资本形成中的机制优势,以及在大力推进中的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我们将继续推进科技板块建设,加快引进创新制度,如将科技板块股票纳入上海证券交易所标准、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许旧新股转让等。,并及时推出再融资管理措施的科学和技术委员会,并引入一个小的快速融资系统,以支持更多的“硬技术”企业发展和增长,利用资本市场。
邓树斌认为,上海具有领先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在满足硬技术企业发展所需的融资需求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与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比,上海区位优势明显,在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总额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辐射内陆和推动国家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金融机构数量、交易规模、金融设施和金融工具创新等方面领先于中国其他中心城市,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科技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需求或投资者选择。
在政策体系方面,5月1日生效的《上海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旨在提高创新政策来源能力,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创新做出系统的制度安排,如提供研发援助、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优惠所得税政策、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给予公平、包容的支持等。
科技创新局的成立将进一步深化金融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的联系。
邓树斌还认为,上海的生态优势为创新、产业、市场和人才提供了支撑。
在某种程度上,硬科技企业的孵化、培育和发展具有多样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和动态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其所处的区域环境在创新、市场和人才方面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生态系统。
上海的上述优势使其在创造创新和创业生态系统方面更加突出,尤其是作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和发展的领先城市。
自2017年以来,上海将工业互联网作为全面推出“上海制造”品牌、帮助行业优质发展、提升制造业实力的重要战略选择,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探索和实践。上海新兴的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文化产业逐渐呈现出内容化、移动化、智能化和深度融合的特征。
上海不仅拥有庞大的人才储备,也是国内外优秀人才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中原证券邓淑斌:下半年货币政策会动态调整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0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