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5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王丽娟
近日,财政部部长刘坤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减税和减费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表示2019年减税和减费将有效减轻企业成本负担,全年减税和减费将超过2万亿元。
大规模减负改善企业发展环境
中国从2016年开始实施减税和减费政策,涉及的规模和范围逐年扩大。2019年,规模最大,出台的政策和措施最密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而言,2019年的大规模减税和减费明显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税负,在经济下行压力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中长期改善企业发展的结构目标和制度环境来看,具有更大的意义。
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金融研究室副主任代新表示,中国的减税和减费政策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2019年的减税和减费政策有三个特点。首先,减税力度很大。从总量上看,2019年的减税和减费规模超过2万亿元。就比例而言,约10%的财政收入用于减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第二,它涵盖的范围很广。减税和减费是包容性的,涉及到所有行业,在制度安排、征管和实施调整方面都有非常具体的措施和实质性的措施。
第三,影响是积极的。减税和减费减轻了整体社会负担,有利于刺激投资和消费,稳定进出口。与此同时,重点减税措施在实体经济复苏、小微企业发展以及经济结构创新和转型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深化财税改革迎接困难和挑战
《报告》指出,减税和减费在过去一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一些困难。代新认为,除了困难之外,在减税和减费方面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挑战。
一是减税、减费实施办法的重点变化。现在,为了从大规模减税逐步走向税制改革,使减税和减费真正落地生根,我们必须在体制、管理和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注意实施细节。
二是未来减税和减费的路径设计。经过大规模的减税和减费后,财政压力开始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运行面临挑战。今后要调整财税机制,保持减税和减费的有效性,从制度机制上为减税和减费继续发挥作用铺平道路。
三是减税和减费的传导机制。在一些企业和行业中,减税效果不明显,减税和减费的红利被上下游企业和行业吸收,主要是由于市场传导机制不畅。下一步,应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以确保生产链中的每个企业和行业都能获得减税和减费的好处。
“2020年要继续保持减税、减费的总体规模和力度,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他建议,一方面加快金融体系的调整。随着减税和减费的推进,中央和地方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革,除了财政资源的划分外,还必须明确支出责任的划分。这是金融稳定和真正落实减税、减费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另一方面,要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去年,中央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如提前发行专项债券、不断提高限额、延长地方政府债务期限、逐步降低债务负担成本等。但是,要稳定地方财政,必须加强研究,注意具体情况的反馈,地方政府要有一定的预期和准备。
今年的政策重点是增加投资
2万亿元的税费减免规模给地方财政收入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为了确保减税和减费政策的实施,支持地方财政的平稳运行,中央政府在2019年增加了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然而,减税和减费超出了预期,中央和地方政府面临着完成年度收入预算的巨大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2020年空的减税和减费有多大?张立群表示,与2019年相比,今年财税政策执行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财政收支压力相对较大。空进一步减税和减费的空间非常有限。
“从目前来看,今年财税政策最重要的目标是实现‘六个稳定’。实现这一目标涉及许多方面,但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现在最重要的是扩大内需,核心是增加有效投资。”他说。
张立群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需求明显不足,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市场订单不足,导致企业的营运率和财务支付能力下降,产能严重过剩。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增加企业的订单,通过增加有效投资来提高企业的运营率。
张立群说,从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角度来看,财政政策应该把握好优势和劣势,在多目标动态平衡中找到正确的着力点。2020年,财政政策应重点支持基础设施投资,重点发行专项债券,并为发行长期建设债券预留政策空间。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2019年减税降费有效降低企业负担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6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