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30字,读完约11分钟
“即使门槛很高,我也希望文件是真实的,真正落到实处。最后,还有一封批准信,大家终于可以开始创业了。”一些从业者向钛媒体表达了他们的愿望。
从南方开始,p2p再次迎来了一个“多事之春”。
4月8日晚,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分局通过官方公开号码“平安拱墅”告知公众,p2p平台“新和会”的实际控制人自首,警方以涉嫌不吸烟为由对该平台进行了调查,并对实际控制人及相关人员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据了解,4月7日,杭州新和汇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和汇)实际控制人陈某(男,56岁)向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分局自首。
这个最新的迅雷平台不是乌合之众,而是得到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认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员,杭州互联网金融协会执行主席。
来源:新和汇官方网站
去年年中风头过后,西湖区金融办、杭州金融办、浙江金融办对杭州五家互助黄金企业的进入情况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增加了一家,业内称之为“5+1”。这六家企业入围了杭州互助金申报“白名单”,新和辉也在其中。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19年4月7日,新和汇平台累计营业额为2124.19亿元,目前贷款人数量为4135家。然而,官方网站没有披露最新的贷款余额数据。
相比之下,p2p之星平台Tuandai.com的历史累计成交额为1307.7亿元,最近更是如雷贯耳。
根据《新报》的查询,本公司的主要股东为浙江智基控股有限公司,持有37.29%的股份,由陈航生控制。第二大股东是美度金融控股(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度金融控股”),该公司是上市公司美度能源的全资子公司。
新和辉股权结构
通过股权渗透,新和辉的实际控制人是陈航生,持有约16.22%的股份。毫不奇怪,在警方报告中自首的陈某就是同一个人。
“新和会的问题由来已久,新和会的高层一直在努力解决,但历史问题太大了。”杭州一家黄金互助企业的创始人告诉钛媒体。
迫不及待地想见到“白衣骑士”
新和汇第一次遇到大麻烦是在2018年8月,当时它宣布延期。
这个麻烦与新和辉的资产方面密切相关。据官方消息,新和汇以前的主要业务是为企业筹集过渡性资金,即“借新还旧”,解决企业短期资金周转问题。据公开信息,新和汇的母公司中信李和在过桥等短期贷款金融业务方面有十年的经验。
新和汇运营数据
2017年之前,新和汇的主要业务是桥梁金融业务。但在监管转型的压力下,新和汇的股票业务主要是新安系列、新新系列和新澈系列,都是不同群体的个人短期资本周转产品。
人均累计融资额反映的是平台人均贷款额,即平台累计营业额与融资总人数之比。价值越小,平台资产方的业务分散程度越高。
据粗略估计,新和汇平台累计营业额为2124.19亿元,除以累计借款人数为56518人,新和汇人均融资额约为376万元。显然,新和汇的资产侧业务分散程度很低。
根据银监会等部委发布的《信息中介机构同业拆借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单个平台上同一自然人累计贷款金额上限为20万元,单个平台上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累计贷款金额上限为100万元和500万元。
在转型的压力下,2018年8月6日,新和辉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振鑫计划”,宣布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项目。
根据计划,贷款人的资金将分四个阶段赎回,即2018年9月6日、11月6日、2019年1月6日和2019年5月6日,总金额近28.6亿元。
新和汇前两个支付期顺利完成,平台支付1.78亿元,加上其他资金,第一次和第二次支付金额近5.7亿元。
在此过程中,新和辉透露,正与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国华融合作,争取“白衣骑士”的资金。去年8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召开了四家amc高管会议,要求四家amc主动帮助化解p2p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然而,第三次付款日期即将到来,但有消息称新和辉已经无力支付——“白衣骑士”还没有到,还有22.9亿要支付。
2019年1月6日,新和会宣布,原本与amc协商的全面干预计划未能实现目标,原计划于1月6日启动的振新计划第三阶段在没有外部援助的情况下无法实施。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新和辉与中国华融的谈判不尽人意,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资产的估值很困难,很难匹配资产质量和预期价格。amc也是一个盈利组织,不会轻易接管;
二是交付复杂,网上贷款的资产和债权所有者分散,都是平台用户,而网上贷款的小额分散资产的自然属性不是amc目前擅长的。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处置个人不良贷款有关问题的通知》,amc不得收购个人贷款。
上述人士告诉Timoti MeDIa,amc收购p2p的企图已经“基本中止”。
上市公司“踩雷”
在这个最新的迅雷平台背后,有一家上市公司——米多能源。
据公开信息,这家浙江企业成立于1988年,前身为海南包华房地产综合开发管理公司。它于1999年上市,专注于房地产开发和管理,并涉及贸易、酒店服务、金融及准金融、股权投资等领域。
2016年12月,米多能源通过其全资子公司米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一系列增资和股权转让,间接拥有新和辉34%的股份。
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米多能源和新和辉与业绩赌博密不可分。根据米多能源的公告,米多金融控股与新和汇签署了《增资协议》,协议规定米多金融控股向新和汇增资1.26亿元,以获得6%的股权。增资后,新和汇股东将转让米多金融控股持有的新和汇28%的股权。
但前提是新和汇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9亿元、1.96亿元和3.15亿元。如果达不到业绩数据,新和辉的原股东,如中信李和、智基控股、新和辉的实际控制人陈航生,应作出相应的利润补偿。
新和辉在2017年超出了其业绩承诺,但在2018年,随着p2p雷雨的到来,情况并不乐观。
根据米多能源2018年度业绩的亏损前公告,公司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6.5亿元;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约为-17.2亿元。
对于公司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Mido Energy解释说,2018年下半年,由于新能源等股份制公司的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经营业绩大幅下降,导致公司2018年出现亏损。
似乎这家上市公司和成千上万的投资者同时踏上了这轮p2p风暴。
事实上,上市公司米多能源与新和辉有着更深层次的利益联系。
在之前的宣传文件中,新和辉曾声称其产品由浙江中信李和担保服务有限公司担保..该担保公司由中新李和控股,股东名单中也有米多能源股份——中新李和控股和米多能源股份均通过股权渗透成为新和辉的前两名股东。
米多能源是中信李和担保公司的股东之一
据公开消息,参与此次事故的新和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航生,也是中新李和的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担任美多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
因此,新和辉选择的担保公司是自己的关联公司,这种“自我担保”模式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道德风险,存在隐患。该平台在8月份逾期后,新和汇没有承诺中新李和将履行其担保义务。
北京讯振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王德义告诉钛媒,这种“自我担保”模式在法律上并不违法,对关联公司提供担保也没有法律限制。但是,由于他们的关系,担保人的赔偿能力将非常有限。"这种担保并不能真正保证投资者的本金和收入."
“难产”的P2p备案
随着一场新的风暴,一份新的行业备案文件在同一天开始在互联网上流通。
据媒体报道,《点对点贷款信息中介机构有条件备案试点工作方案》已于近日定稿,文件全文已经发布。
关于该文件的真实性,钛媒体已经与几个在线贷款行业从业者核实了该文件的真实性。业内人士均表示,目前他们的平台尚未收到相关监管部门的正式或非正式文件,但文件内容符合网上贷款整改和规范的精神。
“这份网上备案文件的大部分条件都在意料之中,但条件确实相对较高。它不仅要求企业遵守法律,而且对从业者的软实力也有很大的要求。”一位在线贷款平台的负责人告诉钛媒体,“这份文件的条件是连锁的,门槛非常高。”
因此,钛媒已经整理出网上申报计划的以下要点:
1.时间阈值。根据规划,试点地区省级人民政府应在2019年4月底前制定本地区网上贷款机构有条件备案的实施方案,并报两批批准后实施。正式开始时间不应晚于2019年6月底。目标是在2019年底前取得初步成果,并完成少数机构的注册。但是,该文件没有披露具体的试点省市。
2.网上贷款机构被严格分类。根据该计划,网上贷款机构将根据其业务范围分为单一的省级区域经营和全国性经营。单一省级区域经营机构的所有业务均在本省开展,受本省监管。
对全国性经营机构的监管要复杂得多——首先,注册地省级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会同当地银监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共同提出备案意见,然后上报中央金融监管部门(银保监委和中国人民银行)。经中央金融监管部门评估后,由注册地省级监管部门进行注册,并负责日常监管。
3.注册资本实收门槛大幅提高。省级机构实收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全国性机构实收注册资本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该计划要求注册资本在6个月内补充——包括金鹿在内的几乎所有平台都需要补充。
4.支付一般风险准备金。对于新匹配的企业,省级机构需要支付余额的1%,而国家机构应支付3%。风险准备金在存管银行设立专门账户,根据新匹配业务的余额动态调整。风险准备金将用于支付平台本身给各方造成的损失。在12个月内补足股票业务所需的风险准备金。
这意味着,特别是对于大型平台,风险准备金将非常高——仍然以lufax为例,它需要准备32.58亿元,并在12个月内补足。
5.建立“贷款人风险补偿”。省级机构按每个借款人贷款金额的3%计提贷款人风险补偿,国家平台按6%计提贷款人风险补偿。贷款人风险补偿用于在借款人存在信用风险时,部分补偿相应贷款人的本金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部分资本保全和部分赎回的性质。
总之,无论是资本门槛、风险准备金还是补偿,都意味着网上贷款平台不再只是一个“信息中介”,而是更接近于主流金融机构的“信用中介”角色。
这种转型的成本很高——对大多数平台而言,补充相关资金的要求是一个非常高的门槛。
“即使门槛很高,我也希望文件是真实的,真正落到实处。最后,还有一封批准信,大家终于可以开始创业了。”一些从业者向钛媒体表达了他们的愿望。
中国的p2p产业已经发展了十多年,在弥补了所有的历史缺陷并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后,最终有望融入主流金融。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P2P的至暗时刻:爆雷潮不停 新方案依旧“难产”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32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