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1字,读完约3分钟
3月27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杀鸡”大数据调查结果。在新闻发布会上,有人指出,一些平台,如朱非旅游网和Qunar.com,被怀疑“杀死煮熟的”大数据,并呼吁消费者积极捍卫自己的权利,依法。
2月22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在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账户上发起大数据“杀戮”问卷调查,通过在线旅游、在线购物、在线外卖、在线购票、在线租车等5个新在线消费者的14个常用应用或网站,模拟消费者使用新老用户账户同时购买同一产品或服务,完成57个体验样本,历时近一个月。
调查结果显示,一些新老用户在同一时间以不同的价格购买相同的商品或服务,但只有少数行为被发现涉嫌大数据“杀熟”。飞猪旅游网因为同一个房间里新老用户的价格不同,以及老用户没有优惠待遇的高价格而被列入点名批评名单。
同一天,飞猪回应称,没有大数据的“杀戮”行为,这只是因为促销红包、新人优惠、酒店和航班库存变化导致的实时价格变化等原因。
大学生萧武(音译)向《经济观察网》记者回忆说,当他和室友在外卖平台饥肠辘辘的时候点外卖时,同一家企业的同一份食物结算后可能会有近5元的差价。原因是安卓手机每天可以收到4-7元的红包,而苹果手机没有红包,红包持续了近3个月。
长期以来,“扼杀”大数据的问题一直被广泛提出和质疑。“扼杀熟悉度”行为的背后是平台利用大数据制作消费者个人肖像,过度获取、收集和滥用用户隐私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差异化营销,这将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透支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降低企业声誉。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于2018年8月正式通过,并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第18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还应当向消费者提供与其个人特征不相适应的选择,并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然而,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在被大数据扼杀后,并没有意识到自我保护。25.56%的受访者选择不去该业务消费,17.43%的受访者选择忍气吞声,承认自己不走运,10.46%的受访者选择卸载业务应用或删除网站,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不愿意主动维护自己的权利。
法律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为了发现、惩罚和遏制大数据的“杀戮”行为,消费者需要采取工具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北京消费者协会呼吁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发现大数据“扼杀成熟”的现象,消费者应及时保存证据并上报相关部门,以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不给商家带来任何运气。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北京市消协的大数据“杀熟”榜出炉 飞猪、去哪儿被点名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3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