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25字,读完约9分钟
作者|李伟'国家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
文章|中国金融,2019年第6期
中国金融标准化诞生于服务改革。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优质金融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金融标准化发展迅速
纵观国际国内标准化的发展历史,与其他行业的标准化进程相比,金融标准化起步较晚。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于1947年。同年,成立了67个机械零件、食品、纺织和化学工业技术委员会。但是直到25年后的1972年,金融服务技术委员会才作为iso的第68个技术委员会成立。中国第一个国家标准化组织是1978年成立的国家电压、电流水平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直到13年后的1991年,国家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才作为第180个国家标准化组织成立。尽管如此,在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金融标准化建设稳定而深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财务标准正在从专业技术向专业技术与财务治理的融合转变。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建立健全金融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加强金融标准顶层设计,与金融监管部门和国家标准委员会联合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了“十三五”期间金融标准建设的蓝图和发展路径。
为适应新时期金融发展的需要,新的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金融标准正在从单一的政府供给向多元化的政府+市场供给转变。新的金融标准体系由强制性金融国家标准、推荐性金融国家标准、推荐性金融行业标准、金融集团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金融企业标准组成。截至2018年底,共有67项有效的国家金融标准和247项金融行业标准,涵盖五大类:一般基本标准、产品和服务标准、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标准、统计标准、监管和风险防控标准。与此同时,金融集团标准正在逐步制定和颁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协会等。正在积极制定集团标准。
深度参与国际金融标准化活动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金融标准正在从后续研究向实质性参与转变。截至目前,中国已推荐72名iso注册专家加入24个iso标准编制和修订工作组,深入参与了法定数字现金安全、iso 20022语义模型、金融服务中基于web服务的应用程序接口(wapi)等标准的编制。,并在iso/tc68框架下的金融国际标准(如银行产品服务规范描述规范、非银行支付信息系统安全和资本市场交易结算)的编制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发的iso 20022外汇业务报文,实现了中国金融业引领国际报文发展的第一个零突破。中国人民银行数字现金研究所作为国际电信联盟(itu)法定数字现金焦点小组的副主席,正在领导法定数字现金生态系统和参考框架的研究和标准化。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调推进的金融标准化工作氛围初步形成,金融标准正从“封闭到规范”向“开放到规范”转变。中国人民银行将“金融标准+测试认证”作为金融领域实施“分销服务”改革的重要手段,积极支持金融标准服务业发展。国家金融标准通过国家标准委员会网站全文发布,金融行业标准通过黄金标准委员会网站全文发布,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建立健全非银行支付机构、移动金融、人民币提款机、银行网点等金融标准的测试认证体系,通过测试认证推动关键金融标准的实施。依托每年9月的全国“质量月”和“金融知识月”平台,开展相应的金融标准宣传活动。
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国金融标准化取得了初步成效,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金融标准化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金融标准供给不平衡和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标准质量不高,标准落地不够,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发挥;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正确理解财务标准的作用
互操作性。在支付清算、托管结算、金融市场交易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之初,一切标准优先,各方按照统一的规范开发系统,最终通过联合调试和测试实现系统互联。中国银联、中国人民银行清算中心等大量国际和国家标准在金融基础设施中的应用,提高了中国支付系统的运营效率和互联互通水平。以iso 20022报文的国际标准为例,中国人民银行运营的RTG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使用iso 20022报文的RTG。没有这些标准,系统的互操作性就无法得到保证,也很难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核心作用。
创新和推广。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金融标准和金融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标准不会限制或阻碍创新。从法律角度看,2018年1月1日实施的新《标准化法》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科技进步”列为标准化工作的宗旨,充分发挥标准在促进转型升级和引领创新驱动中的支撑作用。金融标准是平衡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是推动创新的桥梁和推动创新的保障。以移动支付为例,移动支付技术起源于发达国家,但在中国发展迅速,能够控制风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移动支付采取了“包容和审慎”的监管原则,其中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2年以来,中国围绕移动支付和非银行支付发布了约50项金融标准,涵盖识别编码、安全规范、接口要求、受理终端、支付应用、联网和测试规范。同时,采用“金融标准+测试认证”的方法,规范事前准入和事后监管,推动清算机构、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芯片制造商、终端制造商、商户等整个产业链相关标准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生态,确保移动支付健康快速发展。
风险管理的作用。金融标准是金融监管措施的有效补充。金融国家和行业标准,如银行网点服务标准、人民币流通不适宜标准、人民币取款机识别能力技术标准、金融消费者投诉分类编码标准、金融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标准等,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人民财产安全、保障金融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对金融标准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Xi总书记强调:“标准决定质量,什么样的标准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这也对金融标准化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金融创新和质量要求金融标准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金融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形式日新月异,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层出不穷。在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包容性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隐患,对金融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正确处理标准与创新的关系,使标准更好地支持金融治理,迎接金融创新带来的挑战。
金融市场的扩张和开放需要金融标准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例如,中国的银行卡清算市场已经有序开放,中外合资的银行卡清算服务机构已经获批成立。外资金融机构也将陆续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金融标准要跟上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做好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转换工作,支持中国金融业双向开放。
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需要金融标准的进一步发展。由于过去金融服务产品是在一个组织中设计、生产和销售的,没有社会化生产的背景,金融服务标准化的理念和意识不足。随着金融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金融技术的兴起,金融服务产品突破了单一机构的限制,设计、生产和销售可以由不同机构共享。要通过不同环节识别金融服务产品的属性,迫切需要标准化手段,需要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金融产品标准体系,以规范金融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的整个链条。同时,新的标准化法正在积极实施,以促进金融企业开展“自我申报”的产品标准。
推动中国金融标准化再上新台阶
金融标准化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坚持新的发展观,在金融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领域发挥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
首先,加强金融标准的供给。继续推进金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集团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协调发展。加快制定金融技术、监管技术和金融产品标准,建立综合金融统计、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标准体系。
二是抓紧实施财务标准。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实施人民币设备标准、银行网点服务标准等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先进标准。除了“惠民”标准外,还必须加快实施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惠民”标准,从行业管理和安全管理的角度推动标准在各个方面的实施。同时,我们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建立了“规划-制定-实施-修订”协调的金融标准化全生命周期工作机制。
第三,进与出并重。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标准,同时推动中国的优秀标准和特色标准走出去。为加大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力度,中国的金融标准在大力推广的同时,应适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积极克服国际人才不足和国际同行认可不足的障碍,建立中国金融标准国际化的长效机制。
第四,调查研究的趋势得到了极大的推动。标准不是静态的,新形势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应用将对标准产生影响。要进行深入研究,及时了解新技术应用对标准的影响,协调政府、行业、学术界和研究方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
第五,夯实金融标准化基础。进一步优化黄金标准委员会子技术委员会和专门工作组布局,培育和壮大金融标准化人才队伍,完善金融标准化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平台,加强金融标准化基础能力建设。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央行李伟:标准化建设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31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