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10字,读完约8分钟
自2002年以来,中国金融业的增加值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总体上是均衡的,有时金融更快,有时实体经济更快。在发展过程中,过度的金融增长和金融抑制存在动态修正。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金融业的增加值相对较高。客观原因是高储蓄率、不发达的直接融资以及金融机构承担的诸多风险。危机过后,它还与系统性风险上升导致的对金融业增加值的高估有关。从中国金融业的增加值分布来看,55%是经营盈余,主要用于补充资本(美国为43%,主要用于股东分红),支持金融业的内部融资,进而支持金融资产的快速扩张,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首先,中国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长与其为实体经济提供的服务大体匹配,但在不同阶段存在差异
社会融资规模是反映金融机构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总指标,代表金融业向实体经济提供的服务总量。金融业的增加值主要反映金融机构的经营盈余和劳动者的报酬。从长期来看,中国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长与社会金融的增长相匹配:2018年底,社会金融存量为200.7万亿元,是2012年的2.2倍和2002年的13.5倍。2003年至2018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7.7%;2018年,金融业增加值为6.9万亿元,是2012年的2.0倍,是2002年的12.5倍。2003年至2018年的平均名义增长率为17.1%。两者的增长非常接近,这表明金融业本身的增长与其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增长相匹配。
宏观数据可以支持上述判断。虽然就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而言,金融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存在着权衡关系,但中国金融业的增长不仅不会抑制gdp和其他行业的增长,反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金融业增加值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44,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3、0.23和0.60。即使在金融业增加值率上升的时期,金融业和其他行业的增加值增长率也大致呈上升和下降趋势。虽然金融业增长较快,但其他行业的增加值增速也在加快。
然而,从阶段来看,金融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波动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2002年至2005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金融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且持续下降,从4.6%降至4.0%。②2006-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金融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上升,2015年达到8.4%的峰值。③2016年以来,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再次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018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再次降至7.7%。
金融业增加值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总体一致,但阶段不同,这提醒我们:第一,金融要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均衡发展,这是原则和方向。其次,金融增加值的增长与实体经济的增长不是线性的。有时金融更快,有时实体经济更快,这需要动态调整。例如,在2006年及其后几年,金融业的增加值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这是对以前金融抑制的一种纠正;当前金融业的低速增长也是对2006年至2015年10年间金融业增加值增速超过社会金融增速这一事实的修正。第三,在纠正偏差的过程中,要防止“矫枉过正”,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中国金融业高附加值的主要原因
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连续两年下降,2018年达到7.7%,比2015年的峰值低0.7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国际高水平。这一高水平与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的特点有关。
(1)储蓄率高,金融机构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规模大
金融机构提供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服务。无论是吸收过剩储蓄还是利用投资,它都创造了相应的附加值。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储蓄率明显更高。2017年,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为46%,明显高于美国(17.5%)、日本(27%)、德国(27.6%)和新兴市场经济体(31.7%)的平均水平。由于储蓄率高,金融机构需要提供许多服务才能将储蓄转化为投资,金融业的附加值自然相对较高。
(二)直接融资不发达,金融机构承担了许多融资风险
在间接融资中,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服务,其中主要是信用服务。除了支付、清算、结算和其他基础设施服务和信息服务之外,信贷服务的价值首先体现在管理和风险承担上。在直接融资中,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相对较少,一般不承担风险,只提供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因此,当储蓄投资规模固定时,间接融资带来的增加值一般高于直接融资带来的增加值。
中国的融资结构一直以间接融资为主。截至2018年底,直接融资仅占社会融资的13.5%。在间接融资模式下,金融业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即提供了更多的服务,也为金融业带来了更多的附加值。
(三)如果考虑系统性风险的潜在影响,中国金融业的增加值被高估了
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低,2018年9月末为1.87%,不良贷款余额为2.03万亿元。然而,我们的监测显示,许多企业财务状况不佳,利息、税收、折旧和摊销前的利润甚至无法支付利息。也就是说,目前高附加值的金融业没有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和损失。
除了不良贷款,还有许多情况可能会积累系统性风险。一旦系统性风险爆发,将对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系统性风险积累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繁荣,这很容易导致金融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假象。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利用15个国家的数据建立面板模型,表明如果加强监管,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总产出可能在短期内受到影响,但可以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和局部风险的发生频率,从而减少危机造成的gdp损失。事实上,这是将危机损失分配到普通年份,而且总体上利大于弊。这种计算表明,我们可以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频率平滑年度增加值,即在不存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在核算金融业增加值时应充分考虑潜在风险;当金融危机发生时,有必要展示金融业抵御负面影响的灵活性。
根据风险概率平滑年增加值的方法在巨灾保险会计中已经比较成熟。Sna1993基于权责发生制,通过保费和索赔之间的差额计算非寿险服务的产出。在发生灾难的情况下,以这种方式计算的非寿险服务产出将大幅下降,甚至为负。因此,sna2008调整了会计方法,以平滑灾难后的实际索赔。新方法计算的巨灾年份非寿险产量高于旧方法计算的产量,而非巨灾年份的产量低于旧方法计算的产量。我们可以借鉴巨灾保险会计改革的思路,优化金融业增加值的核算方法。
第三,从分配角度看,中国金融业的增加值主要以经营盈余的形式补充资本,从而支持金融业资产的快速扩张,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按照收益法,中国金融业的增加值分配与国外有很大不同。
首先,劳动报酬(员工报酬)在中国金融业增加值中的比重相对较低。中国金融业从业人员收入较高与金融业较大的总增加值有关;然而,从金融业内部分布来看,工人报酬占增加值的比例不到30%,低于美国(52%)和日本(43%)。
第二,中国金融业经营盈余占增加值的比重很高,超过55%,其中银行业达到60%;而美国是43%,日本是45%。与国外金融机构不同,中国金融机构的经营盈余主要用于补充资本。2017年,金融业上市公司分红占净利润的26.2%,比所有a股上市公司低7.8个百分点。相比之下,2017年,富国银行和摩根大通分别占净利润的52%和45%。在股权融资不发达、资本补充渠道有限的情况下,我国金融机构将其大部分收入作为营业盈余的补充资本,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资金使用能力,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
基于以上分析,由于中国金融业增加值的主要目的是以经营盈余的形式补充资本,因此金融业增加值增长迅速,能够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当然,我们也应该借鉴以往金融业的“自我发展”,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储蓄率的下降、直接融资的发展以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力度加大,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普遍下降。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我国金融业增加值规模较大的原因和效果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30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