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9字,读完约5分钟
最近,有关证券机构人士就央行在市场上购买a股发表的言论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但不久之后,有关央行否认了这种可能性。
然而,从可行性的角度来看,银行资金入市购买股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a股有银行资金进入市场的先例
几乎从成立之初,a股市场就一直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多年来,国有企业资金和保险资金进入市场的渠道已经全面开通,外资进入a股的渠道越来越丰富。除了qfii和rqfii之外,沪港通和深港通也在近几年相继开通,沪港通的开通也提上了日程。因此,虽然到目前为止,a股名义上只能允许中国居民(不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购买人民币股票,但它们已经融入了国际市场体系,外国人购买a股基本上没有障碍,可以说是国际股票。
然而,尽管如此,a股市场仍难以让人乐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10年来,美国股市走出了“十年大牛市”,但a股依然没有好转。原因是,一方面,这些新资金的开放渠道不多,国有企业由于自有资金不足,进入市场的能力有限,遭遇“万宝风暴”后,保险资金进入市场的态度一直是消极的;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的新变化,外国投资者购买a股的兴趣不是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像银行这样的“大资本”能够进入a股市场,对a股将大有裨益。
作为金融市场管理机构,央行拥有巨额储备,但其拥有的资金是基础货币,不能随便使用。因此,即使世界上有日本银行进入市场的例子,这也是一个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但除此之外,主要商业银行的资本能否进入市场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事实上,在a股市场的历史上,银行资金进入市场是有先例的。1996年,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超越对方,上海和深圳两地政府都鼓励地方银行集中资金,并分别为一些地方管理的证券公司筹集资金,对地方大盘股进行投机,几乎全年都引发了牛市。
然而,这种将银行资金直接用于股票交易的做法违反了国家法律。在炒本地大盘股的过程中,两地证券公司混有大量的内幕交易行为,最终导致中央政府的严格监管。最后,工行上海分行、深发展、申银万国、海通、广发等大型券商的负责人受到了开除和市场禁入的严厉处罚。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地方的银行向股票交易机构发放信贷,这一问题得到了严肃处理。
银行投资股票一直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风暴过后,a股市场的管理结构发生了变化,沪深交易所由地方管理转变为证监会管理,银行进入股票交易市场的大门被牢牢关上。
银行资金进入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银行购买a股最直接的原因是与我国《银行法》和《证券法》相冲突。然而,这不是最根本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我们对法律的理解也会加深,对一些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法律条款进行修改是合理的。
有人认为银行资金进入市场与银行的职能不一致。然而,在银行市场化改革完成后,除了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之外,中国所有的银行都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特点之一是他们决定自己的经营目标,并对自己的盈亏负责。因此,从法律角度来看,没有理由阻止商业银行从事购买股票的投资活动。这类似于保险基金进入市场。保险公司的业务是开展保险业务,它不具备投资股票的功能。然而,法律允许其进入市场买卖股票的原因是基于保险公司作为一个商业组织所做的决定。
还有人担心,股票投资是一项风险很大的投资,尤其是一旦银行资金进入市场,遭遇熊市,大量的银行资金不仅会损害存款人的利益,还会损害社会经济安全。事实上,这个问题可以仿照保险资金入市的管理模式。只要银行资金进入市场的比例明显受到限制,储户资产的安全性就不会受到影响。此外,银行基金通常是中长期投资,短期锁定和亏损不会对它们产生太大影响。
作为商业银行的“选择性行动”,银行资金进入市场时直接参与市场博弈,并不承担拯救市场的责任,但它们给a股市场带来的动能是巨大的。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还有一个额外的利润渠道,这有助于改变单一业务的问题。
当然,银行资金入市对a股有积极的影响,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a股的现状,更不可能解决a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于a股来说,最重要的是进行机构改革。短期内,我们必须坚决改变利用股票市场为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功利目标,结束高速扩张。否则,就不会有新的资本投入,因为它很快就会被不断扩大的市场所吞噬。■
[编辑:吕贤伟]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红色周刊力求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文章中提到的内容仅供参考。网站上显示的信息仅用于传播目的,并不代表《红色周刊》的观点,也不能保证此类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它不构成实质性的投资建议,所以操作风险由你自己承担。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银行资金入市购买股票是否可行?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