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3字,读完约5分钟
包包,婴儿车,热情的叫喊,嘈杂的市场...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购买食物仍然停留在这样一个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蔬菜市场已经从线下走向线上,通过手机应用购买食品已经成为许多年轻消费者的选择。
在方便购买的同时,一些消费者也担心蔬菜和水果的质量不稳定以及商品质量不佳。如何用手机购买食物,如何做到既方便又安心?
从逛菜市场到刷手机上的“菜篮子”,打开在某个区域外销售的应用,选择350克上海绿、300克西红柿和450克排骨,点击支付39.28元,然后上地铁。30分钟后,上海市民袁一进屋就送来了食物。
"它大约一周使用4次,主要用来购买蔬菜和水果."喜欢去厨房的袁说:“用手机买菜不仅方便,还可以送货上门,对整天忙忙碌碌的上班族来说很有吸引力。”有不少消费者和袁有同样的选择。饥饿数据显示,在这个平台上购买食物的用户平均年龄约为29岁,其中三分之一是“90后”,超过五分之一成为白领用户。
年轻人不想花太多时间买菜,这使得用手机买菜的生意逐渐火爆。去年下半年,美团应用上线购买食品频道;今年3月底,我渴望建立一个新鲜的平台,并达成了购买食品的战略合作;4月,苏宁店宣布了在线食品市场的功能模块...随着巨人进入市场,网上购买食物的“硬骨头”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热蛋糕”。
与以往的保鲜电子商务不同,很多移动购物应用都注重“前台仓库”的概念,即仓库设置在社区周围1-3公里处,平台先将商品从中心仓库或批发市场和综合食品市场运送到前台仓库,用户下单后立即送货上门。“下午2点20分的订单在2点45分送达,比去社区对面的菜市场买菜还快。”袁对说:
除了在平台上自己开店,许多蔬菜摊和水果店也使用移动应用来拓展在线销售渠道。在上海闵行区的一个蔬菜市场,可以看到许多外卖乘客来回运送食物。店主于先生(音译)说:“每天,京东家居和饥饿平台的销售额都超过1000元,占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菜肴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用手机购买食物看起来方便快捷,但也有很多唾弃:
-菜肴质量不稳定。“我最近买了两次桃子,同一个品种,上次是甜的,这次不是甜的。”上海市民齐一表示,网上购买蔬菜和水果的质量不稳定。“你可以在网下购买蔬菜时挑选,也可以在网上购买时品尝水果。这取决于运气。目前,许多平台和商店都设立了优惠菜品,如“0元穗”和“0.99元生菜”。这类菜肴的质量已经成为投诉的高发区。
——图片与实物不符,商品不对。一般来说,生鲜产品具有非标准化的特点,尤其是蔬菜和水果,这使得平台交付的商品与消费者的期望之间容易形成一定的偏差。
在一款手机购物应用出售的猕猴桃评论区,一位消费者留言说:“我选择了金果,为什么要送绿色水果?”-价格先便宜后贵。像许多消费应用一样,移动购物应用吸引用户,补贴是一个重要手段。随着订单的迅速增加,补贴的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
“39元减去15元和20元减去7元的优惠券每天都有,最近就少多了。”消费者隋魏明表示,他觉得这款手机购物应用走的是先降价后涨价的老路。
与丁咚百货店、博克斯玛先生、美团百货店三款应用相比,1公斤重规格的菠萝价格分别为19.7元、18.9元和17.2元,比店内购买价格高出约三分之一。“毕竟这样方便多了,而且价格也可以接受,但前提是商品的质量有保证。”许多消费者说。
针对用户的需求
相关行业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91万亿元,2019年将超过2万亿元。消费者对新鲜商品的需求很高,平均购买频率保持在每周3次,其中水果和蔬菜的购买频率达到每周4.8次。
“食品市场对时间很敏感,超市在某些地区的覆盖面不够密集。再加上一、二线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和便利成为许多上班族的优先考虑因素,这使得手机购物有了更大的用户需求。”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说。展望未来,生鲜市场将呈现蔬菜市场、超市和社区生鲜(手机应用+前台仓库)等多种业态并存的局面。
对于移动购物应用来说,要做到“又快又好”,平台需要针对用户需求,在模式和技术上不断创新。例如,许多平台采用30分钟交货的仓库前模式,要求在仓库前提前准备好货物。如果前面的仓库经常缺货,用户体验会受到很大的损害。这就要求该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和其他技术,对该地区的用户需求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
“随着技术的进步,包括应用ar来观察蔬菜,消费者将对蔬菜的质量有更直接的判断。”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研究所所长刘兴亮表示,行业市场本身也有优胜劣汰的时候。“如果这个平台一直用不新鲜的蔬菜愚弄消费者,它迟早会被淘汰。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手机上的“菜篮子”如何既省心又放心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