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2字,读完约3分钟

■吴兴帜五号

台江县石洞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著名的银饰产地。其中,岗当略村的许多农民在家加工银饰。他们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农民又是银匠,他们的银锻造技术非同寻常。在银色世界,他们表演了一系列新的东西。

吴国祥是当地农民,是“贵州民族银匠大师”。从2011年到2015年,他赢得了各种头衔和荣誉。他的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小银匠”到“大老师”,除了不懈的努力,他还得到了农村信用社的无微不至的帮助。

吴国祥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银匠,并作为第八代传到了他那一代。1991年,17岁的吴国祥开始从事银器加工25年。他继承了祖先的技艺,用锤子和一个龙领、银帽、金凤凰和簪子打败了他们...从他手里出来。从最初的来料加工,到后来的国内定制,再到今天的市场进入和品牌创建。吴国祥从乡亲们佩戴的银饰开始,一步一步走出大山。

一把小锤敲出一片银色世界

谈到创业的艰辛,吴国祥津津乐道。1991年,吴国祥从学校退学后,向父亲学习手艺,成了一名“小银匠”。做一名银匠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石洞银饰以“画”著称。“画画”是一项基本技能,但却是最费力、要求最高、最费功夫的工作。它依靠一双眼睛和一双手,用一把镊子从银中编织出各种图案。“编织”之后是“焊接”。直径只有1厘米的小蝶有一个直径约3毫米的圆头,上面应该装饰两个小银珠作为“眼睛”。焊接或多或少是不可能的,但必须精确到毫米。17岁的吴国祥第一次创业时就退出了,但他被父亲“强迫”了,不得不咬牙继续工作。

一把小锤敲出一片银色世界

2000年,吴国祥学会了当老师。一天,当他在镇上摆摊的时候,一位外国老板被他加工的银饰所吸引,向他下了一批订单。当我收到“大订单”的时候,我很惊讶也很高兴,但是当我回到家的时候,我发现没有那么多的材料,买银材料的差价是6000元。吴国祥把希望寄托在农村信用合作社上,但又担心自己太年轻,农村信用合作社借不出,于是他向父亲求助,父亲去农村信用合作社借了6000元钱养活儿子。在完成这个“大订单”后,吴国祥开始意识到本地市场利润低,市场小,所以它可以尝试推广自己的产品。于是他带着他的“宝贝”去凯里、贵阳等地宣传。他高超的技艺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许多订单接踵而来。

一把小锤敲出一片银色世界

随着订单的增加,需要更多的原材料,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吴国祥开始与农村信用社积极接触,从最初的3-5万元到后来的10-20万元...截至目前,吴国祥已从农村信用社获得145万元的资金支持。吴国祥的生意越来越大,他从农村搬到了城市。现在他在台江县的繁华地段买了三个门面,两个用于产品展示,一个用于银饰加工。用吴国祥的话说,没有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支持,他就不会有今天。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一把小锤敲出一片银色世界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6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