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1字,读完约4分钟
□王良
汽车下乡是一项政策措施,当然也有其商业逻辑。
春节前,10个部委联合发布了《进一步优化供给、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促进国内市场形成的实施方案(2019)》。其中,第三条指出,“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可以报废三轮汽车。购买3.5吨及以下的货车或排量1.6升及以下的客车,并给予适当补贴。”这篇文章发表时,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新一轮“汽车下乡”政策的重启
汽车下乡在中国并不新鲜。十年前,国家安排50亿元给农民一次性财政补贴,用于报废三轮汽车、购买轻型卡车和排量低于1.3升的小型客车。人们对最后一项政策记忆犹新。数据显示,2009年和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迅速,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46.15%和32.37%。当农村市场被激活时,它将使农民兄弟受益,同时,销量的增加将使中国的乘用车超过数千万辆的大门槛。
与以往的亲农政策相比,当经济进入调整期时,汽车下乡也遭到了一些批评,尤其是汽车下乡的商业逻辑受到了质疑。
怀疑论者认为,汽车下乡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库存。
如果仅仅从促进销售的角度来看,去库存化的商业逻辑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去农村购买汽车的政策意图却没有得到整体把握。“汽车下乡”政策出台的背景与以往不同。经济下滑和汽车市场低迷的现状的内生原因在于消费放缓。如果用政策来拯救市场,用补贴来刺激市场需求,很明显,影响市场消费的关键点还没有确定。
实际情况是,股票资产仍然存在,但消费者信心受到了影响。根据一些机构的在线调查,超过70%的参与者表示,新一轮汽车下乡政策对汽车市场的拉动作用有限。由此看来,如果通过补贴来加快某些车型的销售速度,就无法达到减少库存的目的。
诚然,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的下降也导致一些汽车公司和经销商的库存压力急剧上升。其中,库存增加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消费者不喜欢你的车,这是由于品牌的质量和市场的价格。在这个时候,如果你卖不了车,又有卖不出去的苦楚,就把矛头对准消费者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我们用各种各样的名称甚至补贴来销售这些在市场上不受欢迎的库存汽车,这无疑会损害那些适销对路的品牌,也将损害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此外,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逐渐成熟的消费者,开始理解适者生存的商业逻辑,并对没有竞争优势的品牌敬而远之,因此恐怕很难实现这一目标。
此外,农村消费能力也有限。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0%,而空剩余的市场空间和消费欲望很难承担去库存化的责任。
怀疑论者认为开车到农村是为了减少农民的韭菜。
这种说法很差,判断也太简单了。新政策的思路非常明确,即在农村市场推动汽车升级换代,其实质是推动产品升级换代。
10年前,在农村汽车市场,消费还处于初级阶段,农民买车只是一种趋势。出台了一些鼓励措施,帮助农民在经济上实现汽车梦,这些政策符合市场和人民的意愿,引发了一轮市场上涨。
十年后,对农村农民来说拥有汽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与世界上成熟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汽车数量仍有很大差距,理论上空.仍有很大增长现在,在一些经济活跃地区的农村地区,一个家庭一辆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价格和质量因素方面,人们认为第二辆车的购买者的理性选择并不仅仅关注价格。换句话说,10年后,广大农村地区已经完成了汽车消费的初级市场培育;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也使农村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客观和具有参考价值,减少农民的韭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消费力的角度来看,农村市场也有提升质量的客观要求,而影响人们从手中真正拿到钱的因素无非是这个群体的消费信心。在当前经济环境的背景下,消费放缓是一个显著特征,汽车不仅仅是农村地区所需要的。
此外,这些年来基本上每四年就有一个行业刺激周期,包括国家出台的购置税减免措施,以及汽车公司反复使用补贴作为营销手段,这将削弱对农村市场销售的刺激效果。大经济背景的调整对市场的影响远远大于一两项政策的驱动力。如果汽车下乡只是调动了农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进而拉动了汽车市场的下滑,则有政策过度调控市场的嫌疑,也夸大了农民兄弟的购买信心。总之,农民兄弟的韭菜不容易切。
就中国汽车而言,现在是适者生存的阶段,市场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汽车下乡是一项政策措施。淘汰旧模式,包括升级,应该是方向。这显然不是政策的初衷,也不是商业逻辑的初衷,只是希望他们能促进销售,拯救那些市场表现低迷的汽车公司。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汽车下乡 也有商业逻辑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5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