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5字,读完约3分钟

蓝天、绿地、碧水、美丽的村庄……自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一年多以来,各地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推动了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和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悄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然而,也有一些地方急于求成,热衷于写一些肤浅的文章,应付更高层次的检查。虽然这种现象不是主流,但值得警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莫作表面文章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效果是衡量农村振兴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为了在2020年完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清洁的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既要做看得见的“面子工程”,又要做看不见的“里子工程”。

首先,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投入机制。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分割的管理机制,政府财政不到农村,只收城市垃圾和污水,不收农村垃圾和污水。浙江“一万工程”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改变了“政府财政不到农村”的财政投入机制,实现了城乡平等。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奖而不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高回报、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务融资。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农村人居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同时,要继续支持和加强农村集体经济,使村集体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保护村内环境卫生。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莫作表面文章

第二,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目前,一些地方对农村道路清扫、农村垃圾收集、运输等运行机制建设重视不够。上级不检查和移动,媒体不曝光和被动工作是很常见的。要坚持先建设机制后建设工程,推进农村环保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行机制,确保各项设施的建成和长期稳定运行。要不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配套的奖惩机制,防止“做与不做、做得好与做得差”的松弛局面。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莫作表面文章

第三,建立政府、村集体和村民之间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动员村民参与美丽家园建设,保障村民的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农村地区经常是分散的。没有群众的参与,就很难搞好环境整治,投入更多的资金也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要千方百计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真诚地支持和参与。要加大舆论宣传引导作用,提高村民环保意识,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良好舆论氛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莫作表面文章

生活在环境治理中的农村人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做好打硬仗和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是必要的。要把农村环境治理与农村工业发展、农村文明建设、农村治理、农民增收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标本兼治,从农民能做的最基本、最明显的事情做起,先容易后难,循序渐进。(原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刘辉)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莫作表面文章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5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