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96字,读完约9分钟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九日电.标题:以仁政为人民谋利益——写在第三个中国医师日之际
新华社记者
白色,神圣而高贵的颜色。8月19日,第三个中国医师日,我们向身穿白色战斗服的英雄们致敬!
越难,越向前。在过去的200多个日日夜夜中,他们在抗疫的第一线写下了真挚的爱情,用生命守护生命,以生命的名义保护人们的健康,从而成为COVID-19抗击肺炎疫情的中流砥柱。
在这场影响世界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中国医务工作者在与疾病赛跑的同时,以其专业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
穿过大海,展现英雄本色!
誓言:主动询问,他们以善意实践他们的使命
“你为什么去武汉?”
“当时有人告诉我,武汉的疫情很严重,特别是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他们可以带领这个小组。”我觉得我可以做一些在过去和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江在武汉战斗了三个多月。元旦那天,李江走进了“风眼”武汉金银滩医院。
她被问了很多次,“你害怕吗?”“还有点害怕吗?”
她总是回答:“还不错。”
因为,作为一名医生,她没有时间害怕,她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她的病人身上。
当一种未知的病毒来袭时,有这样一群人自愿带头抗击这种流行病。
在这场登记战的“流行病”中,一位年满15岁的主治医师写了一份申请书——“没有报酬,无论生死”;
从年初开始,我去武汉参加战争“疫”到“家门口”,要求去前线治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史晓慧再次主动出击;
从湖北武汉到黑龙江绥芬河,再到新疆乌鲁木齐的三次远征,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岩奋战了126天。这种“战时”状态对他来说早已司空见惯;
“我先走”,“如果有战争,你会被叫回来”,“如果你说了,你会上去”...本着拯救生命、拯救生命的坚定信念,大多数医务工作者手拉手并肩战斗,率先在《保护人民》中为生命、健康和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他们用行动捍卫医生的誓言,用行动诠释党员的责任。
哪里最危险,党员和医务人员就会在那里战斗。面对疫情,他们第一次冲到了疫情的第一线。
“我是党员,但我不上前线。”元旦这天,华西医院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罗带着一个21人的小组逆行来到武汉红十字医院。
在疫情的第一线,还有一种光荣叫做“用火线入党”!
农历新年那天,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徐永好在协助西藏时,响应了组织的号召,返回了广州。他没有时间休息,全身心地投入到抗击流行病的斗争中。在与流行病的斗争中,他再次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现在是火炼真金,见真情于危难的时候了,党员要站起来!”
为了阻止这种流行病,“白人士兵”用他们面对困难的选择来解释他们最初的使命。
火线:坚守前线,在生死的“战场”上永不退缩
在最危险的地方,我们有主动去做志愿者而不用担心风险,我们有坚持不懈地站在第一线。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打败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让更多的病人从病毒中恢复过来。”自疫情爆发以来,身患绝症、身体逐渐冻僵的武汉金银滩医院院长张一直在“争分夺秒”,把这项工作当成自己的职责。最近,他被授予“人民英雄”的国家荣誉称号。
人们不会忘记,在防治的第一线,他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为危重病人攫取“生命通道”;在危机时刻,他带头向最危险的地方“逆行”,带领金银滩医院的干部职工一直在最危险的“红区”战斗。
面对疫情,在第一线奋战的“张”不计其数,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一位86岁的医生说,他不得不坐轮椅去前线,“一辈子,而不仅仅是几个病人”;“这件事我没有告诉明昌。我个人觉得我不需要说出来。到处都是战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女医生张伟写了《丈夫之书》的现代版;"一场艰苦的战斗,照顾好自己,分享吧!"医生的朋友圈是含泪的;我听说我的同事已经治疗危重病人好几天了,一个医生不能哭,但他说同事已经倒下了,病人必须继续抢救...
-坚持住!他们在战场上战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自1999年COVID-19爆发肺炎以来,作为国家专家组成员,奔赴湖北绥芬河,奔赴,在第一线奋战136天,一天之内经常奔波于多个地方。
来自全国各地的346个医疗队和42,600名医务人员以及军队在白色勇士中进行了一次逆行探险。呼吸道和传染病专家,包括许多院士,和全国10%的危重医务工作者在武汉这个“主战场”战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医疗支援行动。
-坚持住!无论人们在哪里,他们都会保护他们。武汉武昌医院院长刘志明一直在临床一线奋战,带领全院职工抗击COVID-19肺炎疫情。他经常工作到凌晨,并和他的员工一起加班来翻修病房,移动病房和划分病房。经过多日的疲劳战斗,他死于COVID-19肺炎,年仅51岁。
“加油湖北”,“加油中国”,“不要一个人逆行”,“不要害怕,我们永远在这里”...为了阻止疫情,这些“白衣战士”在“战袍”上写下的热心肠的话,不仅是承诺和期待,也是世界上伟大的爱。
障百河而东,退潮于两落。
从开展社区筛查、进入收容所医院到重症监护、科技攻关、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衣战士”一直在火线上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像钉子一样坚守自己的位置,扼住病人的喉咙,从不后退。
其中,一些人在几分钟的生死之内挽救了自己的生命,一些人用他们的脚步衡量了中国社区防控的经验,还有一些人用中药药方赶走了疾病...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用仁爱书写了中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答案。
承担责任:努力建设一个人类健康和健康的社区
在中国医师日当天,80名优秀临床医师获得了行业最高奖项“中国医师奖”的奖杯。他们来自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感染、中医药、全科医学和公共卫生等30多个专业,在各自的岗位上为防疫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团结与合作是我们战胜流行病的最终密码."获奖者之一,武汉雷神山医院院长王兴环表示,在雷神山医院,来自全国9个省市286家医院的3202名医务人员并肩作战,没有地域概念,也没有中西医学的概念差异。每个人都致力于更好地治疗病人,相互激励和无私分享。
如今,这种流行病正在全世界肆虐,世界正在发生一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医学需要更广泛的合作和创新。站在历史、现在和未来交叉点上的中国医务工作者正在承担新的使命和责任。
从援助西藏,回到广东抗击疫情,然后去伊拉克...在过去的一年里,徐永好医生深切感受到他经历了一次难忘的人生经历。
在支持伊拉克抗击疫情的50天里,徐永好与当地医务人员并肩作战,成为战友、伙伴和朋友。徐永好觉得他们非常尊重中国专家,并且有很强的信任感。“他们事先准备了很多问题要问我们,我们说了我们知道的一切。它们基本上是指我们提出的意见。”
徐永好表示,此次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也给中国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登上国际舞台的机会,不仅寻求医学技能和学术研究的前沿突破,也为建设人类健康共同体而努力。
参与指导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筹备工作;建立一个由1000多名国内外医学专家组成的防疫远程医疗小组;给在服役中死亡的医生的家属发一封慰问信和慰问金...作为拥有近400万医生的行业组织,中国医师协会在抗疫期间发挥了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号召力强的优势,成为联系国内外、保护医患、抗击疫情的桥梁。
“由于全民参与的流行病,今年的中国医师日变得更浓、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董家鸿院士表示,在当前疫情形势下,中国医师日将是进一步增强中国医师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全社会尊医护生氛围,鼓励医师成为人民的“健康卫士”的契机。
在疫情形势下,任忠建设医务人员任重道远。
目前,我国医生队伍建设稳步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92.8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15.4万人,执业(助理)医师386.7万人。
据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燕说,中国医务人员在处理传染病时更加专业和冷静。“很多‘90后’和‘95后’的护士并不害怕在这场流行病中牺牲,他们正在奋勇向前。我们的医疗事业有了接班人,我感到很欣慰。”
就在北京等地疫情处理结束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病科主任王桂强一个月前赶到了新疆乌鲁木齐。回顾这繁忙的半年,他最幸运的是,从2017年到2019年底,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分会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培训,培训了近6000名传染科主任和骨干医生。
“这一次针对COVID-19疫情,许多传染病骨干冲到了第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王桂强说,这也提醒我们,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一场持久战,传染病和其他医学学科的人员培训必须采取预防措施,所以“凡事都要事先做好,否则就要抛弃。”
在中国医师日前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病科主任张文泓来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与上海市专家组进行了病例讨论。最近,他特别关注了国际上恢复工作后病毒的传播趋势以及最近疫苗临床研究的结果。
张文泓说:“当前全球疫情趋势仍在继续。但我要说的是,我相信中国,相信中国医务工作者和公众共同努力抗击疫情,可以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更好地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注:持有人:、瞿婷、,参加记者:、林、、、鲍晓静、)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写在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之际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4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