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18字,读完约7分钟

从一个现代化的创新型城市,到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之都,再到一个具有卓越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的全球标杆城市,创新始终是深圳发展的核心,也是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词。

40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9年开始,仅1.79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2019年的2.69万亿元,创造了国内经济发展的奇迹。在创新驱动的经济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那就是背后默默支持的深圳风险投资机构。

与特区共成长:深圳创投练就“硬核”投资本领

2020年,也是深圳本土风险投资业诞生20周年。近20年来,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本土风险投资机构相继出现,如深圳创投、陈达、同创叶巍、东方福海、松河资本等。他们拥有本土机构独有的“深圳”品牌:敏感的市场意识,紧跟国家战略主线,偏爱硬技术项目,利用人民币资金的内部流通,关注国内资本市场的退出。还有一些新兴的专业领域的投资机构,如启富资本、益丰资本等,已经成为各自子行业的行业领导者,在新经济的投资领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全国风险投资行业输出了“深圳模式”。

与特区共成长:深圳创投练就“硬核”投资本领

面向市场的创新沃土激发潜力

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发展风险投资的“一号提案”。1999年,中国国际高新技术交易会(简称高新技术交易会)首次在深圳举行。idg Capital等海外风投刚刚进入中国市场,国内股权投资的发展进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多家本地风险投资机构率先在深圳破土动工。

与特区共成长:深圳创投练就“硬核”投资本领

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深圳风险投资开始从7亿元注册资本发展到目前管理的3500亿元。“不停止工程,不停止人”是当时深圳市政府的统一声明。在投资和运营方面,市场拥有最终发言权的想法已经持续了20年。

与特区共成长:深圳创投练就“硬核”投资本领

深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倪王泽表示,深圳从一开始就对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给予了最大的支持。改革创新和市场经济始终引领着深圳的发展,尤其是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沿。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土壤,风险投资才能在深圳成长。

与特区共成长:深圳创投练就“硬核”投资本领

倪王泽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特别是最近5年,深圳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创业示范区等重大政策都是优惠的,许多支持深圳的企业都有更好的成长空空间。正是因为良好的投资环境,才会吸引优秀的人才和项目落户深圳,所以请慢慢来。政策好,环境好,项目多,人才多,资本的力量不断增强,形成了一个闭环。整个生产要素非常齐全,深圳已成为中国最好的创业环境。”

与特区共成长:深圳创投练就“硬核”投资本领

事实上,深圳为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环境,如大力支持的政策环境、良好的制度支持保障、市场导向、高科技企业的蓬勃发展、深交所资本市场的培育等,使“筹投资、管退”的各种环境得以畅通无阻。

深圳本地风险投资机构高度市场化,专注于长期高增长的优势产业,如硬技术、自控、医疗保健等。,并通过资本注入、资源嫁接、产业授权、资本市场对接等增值服务发挥监管作用,帮助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

根据中国资产管理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7月,深圳共有4493名私募基金经理,占18.37%,管理着15113只基金,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4654名经理,24564只基金),略高于北京(4336名经理,14913只基金);从管理资金规模来看,深圳以1.85万亿元排名第三,占12.67%。

与特区共成长:深圳创投练就“硬核”投资本领

深圳的特色在于创新氛围的形成,区域产业的整体布局,资本和资本聚集的市场环境。同创叶巍董事长郑维河表示,华为、腾讯、比亚迪、华大基因、平安保险等一批优秀企业已经在深圳诞生,而且资金来源充足。投资机构自身积累了经验和产业资源,可以更好地切入和推动深圳投资创新环境的发展。

与特区共成长:深圳创投练就“硬核”投资本领

跟上国家战略,赌“硬技术”

经过40年的奋斗,深圳已经从一个以前的“世界工厂”逐渐转变为一个“技术+资本驱动”的城市。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培育了7家财富500强企业、26家全国500强企业和118家从事信息技术产业的a股上市公司。截至今年7月6日,深圳共有17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载体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2260个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比五年前翻了一番。

与特区共成长:深圳创投练就“硬核”投资本领

深圳风险投资机构在投资方向上有着鲜明的特点,这与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的选择几乎是一致的。由于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中心,他们更喜欢当地的硬科技项目,并成为他们的标签。就其背后的投资逻辑而言,拥有核心技术和解决瓶颈问题是项目判断的必要条件之一。

与特区共成长:深圳创投练就“硬核”投资本领

2004年,中小板上市,大足激光、通州电子等一批电子科技企业相继上市。参与前期投资的深圳高新头和陈达财智,看到了退出的希望,于是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2009年创业板的推出,使得“本地招聘、本地投资、本地退出”的模式成为主流趋势。在首批28家上市公司中,陈丽达财智创下了三家——益威锂能、爱尔眼科和网络科技,它们仍然是创业板的明星企业。

2019年,国家科委启动了试点注册制度,80%以上的上市公司得到了风险投资机构的支持,深圳风险投资机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圳创投和松河资本分别获得首批上市公司中四家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

在松河资本的投资风格中,始终坚持艰苦的技术创新。以2019年7月登陆科技板块的广丰科技为例,宋河在2009年投资广丰科技天使轮,陪伴其走过了十年的创业历程。公司拥有的alpd激光显示技术奠定了中国在激光显示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除了创始人对民用工业激光的追求和愿景之外,松禾还重视其高流明技术在电影院线和家用激光电视领域的广阔前景。目前,广丰与中国电影创新的合作共享模式已经覆盖了30%的影院光源,并完成了从上游到下游的所有应用布局。

与特区共成长:深圳创投练就“硬核”投资本领

宋河资本的创始合伙人罗飞向《证券时报》表示,如果这样的公司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资本市场上,科技板块和注册制度带来的效率提升肯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这样的公司。

事实上,投资“硬技术”企业并不容易,这些企业往往面临着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问题。许多科技企业在早期阶段就亏损了。根据以前的规定,亏损企业不能上市,如果不上市就很难获得资金。后续资金的缺乏会拖累企业投资,形成恶性循环,企业最终可能倒闭。

与特区共成长:深圳创投练就“硬核”投资本领

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是为了弥补资本市场的缺陷,为技术创新服务,这对整个投资生态产生了重大影响。陈达财智董事长刘舟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显得有些激动。“现在越来越多的‘硬技术’企业通过科技股登陆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创业板注册制度的全面实施,也将带来中国资本市场新股数量的爆炸性增长。”

与特区共成长:深圳创投练就“硬核”投资本领

他强调,当前,以国内流通为主体、国际国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也蕴含着巨大机遇,特别是中国自主可控进口替代浪潮将进一步加快,应抓住机遇。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与特区共成长:深圳创投练就“硬核”投资本领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4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