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45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北京八月六日电问:你为什么悄悄地“受雇”?有“内在幽灵”在出售信息,一些公司利用这一点来逃税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我没有开始工作,但我在税务应用中找到了工资记录!最近,许多大学生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就业”。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近日,税务、公安、教育等部门查处了一批冒用个人身份信息的涉税案件,涉及北京、河北、宁波、深圳等地的多家企业和部分地区的大学生。

缘何悄然“被入职”?有“内鬼”卖信息,一些企业借此偷逃税

据《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大学生的信息泄露大多指向学校内部。一些企业利用购买的大学生信息进行虚假申报,从而逃税。

许多大学生被“雇佣”,企业利用这一点逃税

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案件中,北京一家设计咨询公司利用25名大学生的身份信息进行虚假申报,虚报人员成本45.26万元,偷逃税款11.25万元;宁波三家公司冒用779名大学生的个人信息,虚报个人收入1962万元,逃避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392万元。

缘何悄然“被入职”?有“内鬼”卖信息,一些企业借此偷逃税

重庆大学的陈文静受雇于一家公司。“纳税申请记录显示,我从2019年7月开始在宁波钟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工作,月薪为4975元,申报纳税额为0元。”她说她从未听说过这家公司,签了一份雇佣合同,却没有拿到工资。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此前发布公告称,一些学生报告称,他们的个人信息被非法企业欺诈性地用于虚假纳税申报。

陕西、河南等地的许多高校也有这样的事件。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从大一到大四共有614名学生有不正常的个人纳税记录,其中包括22家员工人数超过3人的企业,这些企业可能利用虚假信息和虚报工资。河南政法大学的一些学生找到了他们的工资记录,但没有找到工作。

缘何悄然“被入职”?有“内鬼”卖信息,一些企业借此偷逃税

深圳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稽查处副处长张表示,近年来,利用大学生身份信息虚报劳动力成本是一种逃税手段。企业支付给学生的工资一般不超过5000元,低于起征点。对于这些虚增的员工,不仅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还要虚增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企业应纳的所得税。

缘何悄然“被入职”?有“内鬼”卖信息,一些企业借此偷逃税

张肖丹认为,企业关注大学生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尚未就业,而且很少关注纳税。

大学生的信息在网上“越来越便宜”

据记者调查,存在泄露学生身份信息的风险,大学生的身份信息很容易在网上买到。

经核实,在北京的相关案件中,涉案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同学是一名大学教师。双方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同意将大学生送到公司实习。老师向公司提供了学生的姓名和身份信息,但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实习。

在宁波的相关案件中,涉案人员耿的子女在校期间参与统一购票和组织普通话考试报名,掌握了大量的学生身份信息。耿在发现孩子的电脑信息后,将其复制给另一名涉案人员叶,后者利用该信息为公司避税。

北京一所大学的学生会成员告诉记者,在收集信息时,学校经常使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一个大表格直接发送给学生小组,你可以看到之前填写表格的人的相关信息。得到它很容易。”

学校印刷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生打印文件时,经常会用u盘将文件复制到商店的电脑上。“他们基本上不注意文档是否被删除。身份证和扫描护照等许多信息都很容易获得。”

一些相关企业表示,使用的学生身份信息是在网上购买的,这“很多”而且“不贵”。

记者发现一些卖家在网络平台上转售身份信息。记者联系了卖家,卖家说身份证、手机号码、地址等基本信息,从几毛钱到几毛钱不等,大学生身份信息的价格会稍微高一些。为了证明他的数据的可靠性,他还发送了一份包含10多名大学生信息的样本表格,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户籍、大学和专业等。

缘何悄然“被入职”?有“内鬼”卖信息,一些企业借此偷逃税

“被雇佣”可能会影响个人诚信,需要严厉打击

税务人员建议,失业大学生的信息被欺诈使用后,由于他们未能申请最终结算,可能会出现欠税和无法打印纳税证明等问题。当你毕业后被录用时,雇主可能会误解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和个人诚信。

张表示,在个人所得税应用推出之前,很难找到这种“受雇”的情况。现在,大学生可以通过税务应用查看他们的就业记录并抱怨不正常的结果。

然而,税务部门的负责人表示,在处理此类投诉时存在一些困难。在核查过程中,由于涉及到许多部门和地区,存在着权限限制和地理障碍。例如,受伤学生的所在地在重庆,涉案企业的所在地在宁波,因此重庆税务机关需要联系宁波当地税务机关进行调查。

缘何悄然“被入职”?有“内鬼”卖信息,一些企业借此偷逃税

地方税务部门要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加强跨地区信息共享,提高发现和排查违法行为的能力张对说道。

北京支林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冒用学生信息首先涉及个人信息的披露,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但能否立案取决于其是否符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条件。

中国银行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婷表示,为了打击此类违法现象,有必要严惩不值得信赖的企业。除了处以高额罚款外,还可以将他们列入不可信任企业的黑名单,降低他们的信用等级,必要时追究企业的刑事责任,从而增加非法成本。

缘何悄然“被入职”?有“内鬼”卖信息,一些企业借此偷逃税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税务机关将继续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大打击冒用个人身份信息实施偷税漏税的力度,加强对大学生身份信息的保护和规范管理。(记者:宋佳、赵瑞希、于琼元、颜志红)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李学磊

来源:环球邮报中文网

标题:缘何悄然“被入职”?有“内鬼”卖信息,一些企业借此偷逃税

地址:http://www.jiazhougroup.cn/a/ybxw/23470.html